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管理的113家中央企業中,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材集團”)以其高速兼并重組模式著稱。
這一模式在其核心企業“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材”)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國建材(03323.HK)于2006年在香港上市,彼時,其水泥業務幾乎為零,八年后,水泥業務已成核心的中國建材以超過四億噸產能位居全球水泥業第一。去年7月,中國建材集團以近345億美元營業額第三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從零到世界第一,背后是一路以來兼并重組的逾300家水泥企業,其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
如此規模的擴張自然帶來產能的狂飆和資產規模的幾何級增長,但隱憂也日漸顯現。
關聯企業污染環境
去年6月,NGO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名為《水泥業:責任投資之路尚遠》的報告,該報告發布背景與近年中國大氣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峻、眾多地區出現大范圍、持久性的灰霾天氣密切相關。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量水泥企業存在污染問題,而其中作為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也屢屢違規超標排放。”該報告稱。
央企中國建材就在上述“行業龍頭”之列。
通過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開發的數據系統檢索,中國建材關聯企業涉及的環境監管記錄近40條(見表一),關聯方包括了中國建材水泥板塊的四大水泥企業: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水泥”)、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稱“北方水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稱“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下稱“西南水泥”)。這些環境監管記錄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主要集中在2011-2013年。違規內容主要包括:違規設置排污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超標排放。
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