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貴州先后出臺國企改革操作方案,各自雄踞一方的綠地集團、茅臺集團則順勢成為“扛鼎揭旗”之士。皖版國企改革方案面世前,業內預測,在混合所有制改造上有著長達十年經驗的海螺,或將領銜“挑梁”安徽國企改革。
海螺集團或成改革扛鼎之士
“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安徽。”為何?我國少有的在國際上具有產品定價權的企業之一海螺水泥就扎根在安徽。
3月13日召開的安徽省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座談會上,海螺集團、安徽省投資集團、安徽國貿集團、國元集團、江淮汽車、安徽叉車集團等6家企業先后作了發言。這一會議安排則被業內視為默認為改革前的集體動員“點名”。而首當其沖的就是有著十年混合所有制改造經驗、利潤占據安徽省屬企業半壁的海螺集團。
座談會后時隔僅5天,3月18日,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前往亳州海螺創業新材料公司項目現場調研。張寶順指出,“海螺的改革、改制很成功,在改革中站穩了腳跟。”
安徽省也有高層向外媒公開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模式,海螺就是很好的案例,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向。”
10年前嘗鮮試水股份制改造
海螺集團的先行先試,還要追溯到2002年。
是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批準下,海螺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6月23日,安徽省屬企業國資辦對改制后的海螺集團股權結構下達了正式批復文件:海螺集團公司的注冊資本,安徽省投資集團擁有51%股權,為國有法人股;海創公司(海螺員工持股)擁有49%的股權,為社會法人股。
海螺經過改革成立的海創公司,于去年12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安徽省首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企業。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13年,海螺集團匯總營業收入、總資產雙雙超千億元,利潤同比增長了50%,占安徽省屬33家國有企業該年利潤的半壁江山。
據統計,到去年末,海螺集團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比改制前增長了8.14倍和24.4倍。海螺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海螺創業3家上市公司。集團下屬的150多家企業均為當地的納稅大戶,所掌握的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已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皖版改革實行 “一企一策”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屬企業及其實際控制企業1688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業1059戶,占省屬企業總數的63%;混合形態的資產7075億元,占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的68.4%。
另從安徽省國資委傳出的消息稱,除了海螺集團,去年底引入外部投資者實勤控股的江淮汽車,也將有望被樹立為此輪國企改革安徽省內試點的“樣板”企業。
“我們考慮這個工作,首先對國有企業要進行分類,其次根據它的分類提出分類實施的方案,比如壟斷性的怎么改革?公益性的怎么改革?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采取什么一種方式?”安徽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實際上,安徽力推海螺模式已多年。據安徽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道路,安徽有自己的想法,海螺模式雖有借鑒意義,要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搞“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起、成“一窩蜂”,要“一企一策”分類推進,成熟一個改一個,改一個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