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近兩年參加集團工作會議代表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創新,是集團各級管理人員越來越深刻的體會;發展,是集團全體員工越來越迫切的愿望。從產業重心轉移到商業模式轉變,從戰略目標調整到治理結構優化,從決策效率提升到風險防控加強,中材集團領導班子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帶領集團乘著國企改革的東風,積極應對挑戰、深化改革創新,正向著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目標穩步邁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國有企業改革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改革也作出了具體規劃。集團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決策部署,全面分解落實改革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積極有序的推進各項改革和創新工作,以改革促進發展,以創新激發活力,全面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轉變發展方式 催生發展動力
近年來,集團始終瞄準國際化發展目標,積極創新經營發展思路與模式,注重新興業務、高端業務、國際業務等“新引擎”的培育和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峻的外部挑戰,通過深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持續提高了國際資產和業務比重,立足資源配置的全球化,積極推進了新的戰略布局。以業已形成優勢的技術裝備工程業為先導,持續創新商業模式,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了持續提升。成熟商業模式向相關多元領域的外延發展不斷加快,從穩居全球首位的水泥生產線EPC業務向鋼鐵、發電等多個工程領域的總承包業務不斷延伸;從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水平的水泥技術裝備研發制造向采礦、輸送等裝備制造領域不斷拓展;積極開展了對具有品牌影響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渠道能力的國際或區域知名公司的并購,本土化資源運用和屬地化運營的能力顯著提升;與國際、國內業內知名企業的實質性合作進一步加強,采用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共識已基本達成,相關論證工作正積極推進。
在積極開拓市場的同時,集團始終注重根據發展形勢,合理調整企業結構、整合業務環節、加強分工協作、完善產業鏈條,集團產業板塊之間實現了合作共贏、互惠發展,集團整體競爭力持續提升。全面啟動了低效無效資產清理工作,不斷推動內部資源向優勢主業集中,資源配置的效率顯著提升;以國家產業政策和集團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據,嚴把投資方向,嚴控投資節奏,有效規避了投資風險,保持了穩健發展;深入開展了管理提升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經營管理責任體系、建立了資金集中管理平臺、擴大了集中采購范圍、加大了去庫存和清欠應收賬款力度,集團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了持續提升;通過加強協同創新,建立完善了緊貼產業發展需要、產學研互補的研發體系,有效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了集團產業的發展。
二、調整治理模式 全力保障發展
危局求變,乃千古不變之法,但知易行難。近年來,集團持續推進管理創新,調整治理模式,全力為改革發展保駕護航。首先進一步加強了戰略研究和戰略管理,對戰略導向進行了重新定位,確定了合理的發展規模和效益的目標,調整了市場定位和競爭戰略。適時召開了非金屬礦、裝備研發制造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產業專題戰略研討會,推動了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的落地和分解實施。研究探索確定了集團、中材股份 “雙層董事會”的協調、高效運作的運行模式。統籌規劃了對安全、審計等管理領域進行垂直管理架構的設計,進一步加大了內部控制監督力度,增強了風險防控能力,保證了集團的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集團注重激發經營實體的經營活力,按照“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的原則,研究確定了內部授權模式。對重要骨干企業、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實施垂直管理,有效減少傳遞層級,引導企業充分發揮活力,體現了“集權有道”。合理調整集團總部及直管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權限,完善責、權、利對等的分級管理模式,大幅簡政放權,體現了“分權有序”和“授權有章”。完善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了監督、責任追究和追溯機制,使各層級的管理和經營合法合規,合乎章程,實現責權利高度一致;進一步規范了集團總部人員在企業兼職的董監事管理,堅持抓大放小、精簡高效原則,既保障了對資產全覆蓋管理,又保證了經營實體在集團發展戰略下的自主經營決策和管理,體現了“用權有度”。通過大膽創新、穩步改革,集團 “權力制衡、權責清晰、決策科學、程序嚴謹、運行高效、監督獨立”的治理結構日趨完善,全力保障了改革發展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