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節能環保成為每個行業所必須面對的共同話題。長期一來,水泥行業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高耗能、高污染。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很多企業堅持科學發展,在企業轉型、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然而“高耗能、高污染”就像一個魔咒,砸在水泥行業的頭上。
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說:“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呵護環境、協調發展,全力打造一流生態環保企業,讓灰色水泥實現綠色發展,海螺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重慶水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澤民告訴記者,堅持科學發展,把水泥工業轉變成環保產業,海螺水泥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4月初,記者在重慶忠縣采訪了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張愛民。談起了環保是責任的這一話題。
科學發展做資源節約型企業
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是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支持地震災區重建和對口支援的號召,落實國有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投資30億元在重慶忠縣建設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總體規劃建設4條4500t/d熟料生產線、44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和2套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并配套建設長江碼頭以及必要的生活輔助設施。目前,公司已建成兩條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四臺水泥磨機、一套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并配套建有12.7公里的石灰石輸送皮帶廊道及五個泊位碼頭。公司二期環保一體化項目于2013年9月開工建設。
“高耗能是因水泥行業‘礦業+窯業’的性質決定的,節能環保一直是我們著力攻關的課題。”張愛民介紹說,“水泥生產煤電成本要占總成本的70%左右。而水泥生產時,窯頭、窯尾廢氣溫度比較高,這部分廢氣余熱回收再利用后可以發電。我們的余熱發電可解決熟料生產系統三分之二以上的用電,既節能、又環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好,已成為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
一段時期以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成為輿論焦點和主旋律,張愛民說:“我非常贊同馬會長的觀點,所謂的產能過剩,是落后產能過剩,我們要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
張愛民告訴記者,重慶海螺把握生產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礦區的傳送皮帶根據地勢落差大的特點,把動能轉變為電能。公司生產線所用的風機都采用變頻調速,需要多大風就調到多大,有效地節約了能源。
在節能減排方面,重慶海螺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在節能工作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海螺集團率先攻破脫硝技術,降低水泥窯系統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重慶海螺公司進行了1號窯、2號窯低氮分級燃燒改造,及1號窯、2號窯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改,達到了規定的減排要求,在重慶市同行業中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