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福建水泥對標分析會上了解到,4 月份,福建省能源集團責任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福建水泥公司生產水泥72.3 萬噸、銷售總量71.9 萬噸,1~4 月累計利潤比預算增加236%,全面超額完成預算目標,并創公司同期產銷歷史最好績效。
福建水泥:全新管理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
據福建水泥公司總經理姜豐順介紹,今年福建水泥公司整個生產經營實現“三個新高兩個新低”,即生產規模創新高、營收創新高、利潤創新高,成本創新低、管理費用創新低。在傳統淡季,取得這樣的成績,部分原因得益于市場,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管理模式改變所帶來的嬗變。
近年來,福建水泥公司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從2010 年600 萬噸到2013 年的1200 萬噸(含在建),產能翻番只用了3 年時間。伴隨著產能釋放過程的是福建水泥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推行全新的管理模式成為打造競爭力的通渠。
從去年開始,福建水泥公司再造管理流程,從市場導向和績效導向、五集中管理、技術進步、資源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革,開啟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進程。
視點1:兩個導向打造企業管理文化競爭力
產銷脫節,是一個企業的大忌。“以往覺得我生產出來就可以了,至于生產出來以后,能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不知道。”姜豐順認為,以前福建水泥公司存在產銷脫節現象,生產系統與銷售系統各干各的。
市場導向,唱響“營銷為王”,讓“產銷一盤棋”。去年開始,該公司強力推進市場導向機制,強調產品質量在符合內控標準的基礎上,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用戶要求,生產適銷產品并及時地提供售后服務。在生產系統著重開展全員績效管理和對標管理;在營銷系統著重加強核心利潤區建設和營銷平臺建設。
績效導向則全面解決“干什么”、“為誰干”、“怎么干”的問題。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解決“干什么”的問題。摸清整個企業的家底,清楚自己與行業水平的差距及努力的方向,制定預算指標,傳遞壓力,分解到個人。執行過程及時糾偏改進,確保預算不偏離。
推行全員績效考核,解決“為誰干”的問題。福建水泥公司于去年3 月份開始,全面實施全員績效考核體系。這跟以往的相對比較籠統的考核體系相比,它是一道剛性杠桿,成為每個員工能力、升遷、評價的標準。新實施的考核體系中,每個員工都有對應的考核指標,目標更明確,個人收入與考核指標完成情況息息相關。“基本工資凍結,所有的增量工資放在績效工資里。”姜豐順說。
推行對標管理,解決“怎么干”的問題。公司以南方水泥及行業先進單位為“標桿”,反復研究制定了公司對標工作目標和措施,突出用數據說話,突出追根、問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全面、系統的對標管理辦法和績效改進提升的工作機制。
對標會每月召開一次,在總部和權屬企業輪流舉行。對于沒有完成預算的指標,相應權屬企業的總經理必須在會議上給出合理的解釋。
這種被內部戲稱為“過堂式”的對標,對每位管理者來說觸動很大,滋味并不好受。
“指標沒完成,當著那么多人講出來,這個面子丟不起。”姜豐順認為。
去年,該公司第一次對標會在永安建福公司召開。中間環節安排其他參會人員去現場觀摩,會上點評。當時粉磨系統“一塌糊涂”,現場臟亂差。會上問粉磨廠廠長:你怎么看?廠長講了一大堆原因,并表示要6 個月才能整改完成。“企業容不得這樣的事情,市場等不起!”“如果要6 個月,這個崗位就拿出去競聘。”姜豐順給了2 個月的期限責令廠長整改到位。至此,對標管理以“硬碰硬”的強勢導入,開始深入人心。
目前,該公司的對標管理已走完第一階段的“過堂”和第二階段的“共享”,進入第三階段的專項對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