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昌江縣迎賓館會議室,氣氛嚴肅而緊張,昌江公司工段長以上管理人員共70多人,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生產管理問題診斷結果的發布。
照鏡子
就在1月份剛剛結束的2010年生產管理評價中,昌江公司在華潤水泥控股的15個熟料生產基地中排名倒數第二。剛到任的海南大區總經理魏總指示,控股運營部組成11人專家組,從3月4日起對昌江公司生產各環節進行5天的問題診斷。
“我做水泥這么多年了,還沒有見過這么臟、亂、差的水泥廠!昌江公司并購一年多了,到現在還看不到華潤管理的影子!我們的管理人員干什么去了?……” 華潤水泥運營總監在專家組發布完診斷結果后的一席話,讓在場人員無一不臉上發燙,心跳加速。
面對專家組的質疑和批評,主管生產的公司領導作出了蒼白的回應:“專家組指出的很多問題,有工廠自身設計的原因,有設備配置的原因,也有我們管理的原因。但華潤進入昌江以后,薪酬調整不合理,有些工種的薪酬不升反降,以往過年過節發放的禮品現在也沒了,勞保發放的洗發水福利都取消了,員工意見大,流失率很高,生產部門到處缺人,這也是很大的客觀原因……”
話音剛落,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有人竊竊私語——
“是啊,我們能把水泥生產出來就不錯了”;
“就是,搞那么多臺賬和記錄干嘛,都是紙面文章”;
“我們干得那么辛苦,連句表揚的話都沒有,就知道挑毛病”。
……
覓原因
與華潤水泥其他成熟大區相比,海南大區確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發展路徑不清晰、架構尚未組建、團隊戰斗力弱、業績不理想……作為區域核心的昌江公司,還接連發生了煤磨袋收塵爆炸事故、礦山安全事故、罷工事件等。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新任領導與基地公司中層以上所有人員進行了一對一談話,廣泛聽取管理人員的意見和看法。
“昌江公司運行很多年了,很多問題是根深蒂固的,我們雖想做好,但太難了!”
“對于華潤的制度還不理解,感覺很迷茫,不知道該做什么。”
“大多時候我們都在關注生產,沒太想戰略的事。”
通過一次次談話,參加各種會議,第一輪對區域關鍵崗位的360度評價反饋得以完成。通過一對一同管理人員的溝通,大家對區域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清晰,基本上達成了解決問題的共識。
定戰略
面對眾多問題和團隊對前途的茫然,管理團隊開始對原戰略進行梳理分析,通過多次研討,發現現行大區戰略從制訂到落地都存在一系列不足。首先,戰略制定盲目樂觀,多少有點好高騖遠;其次,戰略研討、宣傳貫徹不到位,分解執行不力,致使戰略成為“空中樓閣”。
針對戰略從制訂、解碼到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團隊經過充分研討,根據華潤水泥“資源掌控、資源轉化、資源分銷和系統成本最低、區域市場領先”的“3+2”戰略發展要求,結合海南大區的實際情況,重新調整了區域戰略的目標和實施路徑。戰略確定后,海南大區上下通過多渠道宣貫,明確發展方向,達成團隊共識。同時從組織架構上為大區配備了戰略和并購管理負責人,促使戰略的有效落地。
與此同時,華潤水泥于2011年完成了增持昌江公司32.95%股權的收購,使公司對昌江的持股達到了94.95%,客觀上減少了小股東的決策干擾,進一步為海南大區的戰略實施掃除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