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綠色產業已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散裝水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建筑業的文明進步和水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少大氣霧霾污染,促進節能減排和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作為我國散裝水泥用量大省,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發布的散裝水泥綠色產業(2016-2020)發展指導意見不僅回顧了“十二五”期間該省的散裝水泥發展情況,還進一步明確了這一行業的“十三五”發展目標:2020年全省水泥散裝率達到66%以上,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55%以上。累計發展散裝水泥5億噸。使用預拌混凝土約7億立方米、預拌砂漿約5000萬噸。我們期待這些數字成為事實。
發展散裝水泥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進一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商務部關于“十三五”期間加快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山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規定》(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19號)等政策法規,促進全省散裝水泥綠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制訂以下指導意見。
一、全省散裝水泥發展情況
(一)散裝水泥供應量位居全國前列
全省水泥散裝總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萬噸發展到2015年的9336萬噸,年平均增長1.99%,居全國第二位。“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散裝水泥4.91億噸,比“十一五”的4.12億噸提高了19.17%。
水泥散裝率從“十一五”末的57.37%提高到2015年的61.53%,同比提高了4.1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83個百分點。居全國各省區第六位,高出全國平均值3.1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國家“十二五”水泥散裝率58%的發展目標。
(二)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十二五”期間,使用散裝水泥節省水泥包裝袋98.2億個。節約標準煤1128.12萬噸,減少水泥損失287.2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493.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33.1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59萬噸,生產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1.17億噸。實現節能減排綜合經濟效益220.95億元。
(三)政策法規建設有了新突破
在《山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規定》的推動下,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和支持散裝水泥發展,圍繞著政府令的貫徹實施,濟南、青島、淄博和濰坊等16個市以及20個縣(市、區)出臺了有關城市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簡稱“禁現”)和農村推廣散裝水泥(簡稱“農村推散”)等方面的政策。各項配套政策的相繼出臺,進一步完善了發展散裝水泥政策法規體系,極大地推動了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