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泥人網在做行業市場調研時了解到,水泥企業一線職工多是附近村莊的村民。村民本以土地為生,現在卻操作起水泥機械。工廠正以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進行操作技術的培訓。
?生產任務緊的時候一線職工要日夜開工,三班倒。因相關專業知識的缺乏,工作效率相對低下,通常一個師傅(中級技術)工要帶一個十多人的小團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工師傅說:“工廠離家僅兩個小時的車程,但是從正月十六上班開始做設備檢修到現在一直沒回過家,一線工人,下班就可以回家,而技工師傅得一直盯著,回不了家。水泥廠的技術工缺啊!”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3月9日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李守鎮在大會發言時指出,要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打造更多“大國工匠”已是當務之急。
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言時,李守鎮說,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則達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5%,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
他表示,由于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中國勞動生產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當于美國的7.4%。以2015年為例,中國單位勞動產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國是98990美元。
“簡單地說,1個美國人創造的財富,相當于我們13個人創造的財富,這也是我國工業制造‘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守鎮提出一個問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國靠什么贏得主動、成就夢想?
今年2月《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李守鎮認為,這是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為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
他說,應不折不扣地將《改革方案》落到實處,盡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此外,李守鎮也建言,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教育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讓職業院校真正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搖籃,并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