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包括蒙西水泥、中聯水泥、寧夏建材、黃河集團萬晨能源公司等多家共同參與組建的內蒙古水泥集團烏海公司在星云酒店正式簽約。意味著全國最悲慘的水泥市場即將獲得重生。
在水泥行業圈子里提起“烏海”,似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并不是它創造了多么神奇的技術,也不是市場有多么火爆,而是該地區的水泥熟料曾以80元/噸的超低售價持續多年,幾乎傳遍了整個水泥行業,也成為全國最悲慘的市場。
烏海和鄂爾多斯是我國化工原料主要生產基地,每年產生大量工業廢渣,為了消化廢渣,政府大量審批上馬PVC熟料生產線,也因此成為我國PVC水泥產能最大地區。據數字水泥網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烏海和鄂爾多斯地區共有 21條熟料生產線,年產能超過3000多萬噸。對于一個年需求1000萬噸的地區來說,產能過剩200%,市場競爭環境可想而知。加之由于地理位置毗鄰寧夏,內蒙PVC聯產企業低價熟料大量進入寧夏的石嘴山、銀川、吳忠等地粉磨站,救活了本該淘汰的落后產能,攪亂當地市場秩序。
記得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之時,由于PVC熟料產業受其上游國家優惠政策補貼,傳統水泥企業無法與PVC熟料生產線比拼成本,多條5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也被迫停產,只能外購PVC企業熟料才能維持運轉。
針對烏海地區水泥行業困境,相關部門也曾實地調研,希望能夠研究相應對策,解救企業于水火。然而若干年過去了,仍然是一籌莫展。2016年隨著行業自律不斷深入實踐,市場行情才有所好轉。據數字水泥網跟蹤顯示,2016年烏海和鄂爾多斯熟料出廠價漲至120-140元/噸;今年3月,熟料價格又進一步提升,出廠價達到160元/噸,部分企業扭虧。
在中國水泥協會提出建立聯合投資管理公司后,內蒙水泥集團烏海公司迅速成立,區域競爭環境即將得到改善,企業間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行業迎來涅槃重生,實現盈利指日可待。
從最悲慘的水泥市場看行業發展,其自我診斷和修復能力正在不斷加強,水泥行業發展到今天,在經歷了輝煌之后,也必然要經歷一個重新梳理、重新整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