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看電影、看直播、玩游戲,如今很少有人會一整天都不上網。中國互聯網發展了20年,增勢迅猛,截至目前,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31億,手機網民達6.95億。基于互聯網的云計算、大數據,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質疑的聲音同樣存在。過分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會不會使我們輕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呢?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做客中央臺時回應,網絡信息技術既服務虛擬經濟、也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會導致實體經濟“脫實向虛”的觀點并不準確。
陳肇雄認為,“‘脫實向虛’的觀點是不準確的、片面的,因為網絡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既可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進而調整優化實體經濟結構;也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實體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穩增長、優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創新驅動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創新創業”、提升質量水平等方面,對“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做了系統部署。
陳肇雄表示,這項工作與工信部關系密切,“當前工業經濟正在加快從數字化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網絡經濟正在加速向實體領域拓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對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在網絡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工業互聯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陳肇雄表示,工業互聯網由網絡、數據和安全三個要素組成。它是滿足工業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要的一個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同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應用模式和新興業態。
陳肇雄進一步闡釋,“發展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提供新的基礎支撐、拓展新的價值空間,促進傳統工業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再造,實現各種生產和服務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優化配置,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工業互聯網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小規模的試驗和應用已經在一些企業、特定領域取得成功,跨企業、跨區域大規模的工業互聯網也正在加快構建中。對于未來,陳肇雄充滿信心,“工信部將從發展規劃、支持政策、試點示范、服務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加快推進工作進程,重點抓好網絡基礎設施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技術產業供給能力提升、應用與產業生態培育、安全保障體系構建以及開展國際合作等工作。”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網絡安全威脅也擴展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陳肇雄強調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陳肇雄在節目中介紹,“工信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促進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融合發展的同時,著力從規章、監管、技術、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