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贏造福當地百姓
項目主管普拉賓負責管理一個車隊,包括11臺挖機、12輛汽車和45名工人,他對記者說,項目不但吸引了附近村民,還吸引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前來工作。賴衛鵬表示,公司海外投資秉承社會化管理理念,優先雇傭當地員工,將物流運輸、原材料供應、經銷商、衛生保潔等服務外包給當地企業和村民,培育非核心業務合作伙伴,老百姓不僅僅是打工者,更是“小老板”。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是利于紅獅集團專注核心業務,做專做精、做大做強;二是使村民成了項目的利益共同體,支持和幫助企業發展,形成多方共贏的和諧合作氛圍;三是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
查特是納瓦薩迪村村委會主任,談起水泥廠給當地帶來的效益,他高興得合不攏嘴:“原來村子交通閉塞,村民出入困難,和外界交流少。現在不同了,工廠修路搭橋,不僅大批工人來到村里,而且附近村莊甚至其他地區的人經常來參觀水泥廠的建設。水泥廠不僅讓當地出了名,還讓當地的生意紅火起來。”
人才培養助力經濟發展
作為尼泊爾史上最大的水泥外國私人企業直接投資項目,水泥廠工地為當地直接帶來500多個就業崗位,建成后能為當地提供1000多個就業機會。好項目引來好人才,項目的電力主管賈伊畢業于尼泊爾名牌大學,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出生于尼泊爾東部的農民家庭。他對記者說:“我結婚三個月就辭別妻子參與該項目,就是看中這個大項目是個大機遇。這里有尼泊爾最先進的電力技術,可以讓我學到最先進的電力管理經驗”。
賴衛鵬介紹說,尼泊爾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剛剛起步,就水泥工業來說,尼泊爾國內熟料總產能約300萬噸,2016年水泥消費量在600萬噸左右,并以每年10%—15%增長,不足部分通過進口水泥或熟料填補。水泥廠建成后年產水泥230萬噸,占尼泊爾目前水泥產量的40%左右,一期項目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25億美元,將極大提升尼泊爾水泥工業水平,推動尼泊爾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經濟發展。因此,紅獅希望水泥有限公司榮獲今年尼泊爾投資榮譽獎,成為該國投資領域唯一獲獎的中國公司。賴衛鵬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加,不僅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帶來機遇,也將促進尼泊爾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