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廊坊市公布了河北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省督察組要求,聚焦八大方面48個問題,廊坊市研究制定了192項整改措施。
同一天,衡水市公布了河北省環境保護督察問責名單,45名責任人被嚴肅問責,截至目前,調查問責工作已經結束。
河北省去年5月在全國率先打響了省級環保督察第一槍,分三輪對衡水、廊坊、滄州、秦皇島、定州等5市開展了省級環保督察,并計劃于今年10月前完成對全省各市的環保督察工作。
“開展環保督察的根本目的是加快解決環境問題。”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介紹說,河北通過開展省級環保督察,進一步強化了地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意識,強化了職能部門責任擔當、協調聯動意識,提高了全社會環境意識。
抓住重點
牽住“牛鼻子”,緊盯“關鍵處”
牽住“牛鼻子”,緊盯“關鍵處”,地方黨委政府是否落實了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是河北環保督察的聚焦點。
據了解,河北省環保督察組向衡水、廊坊、滄州反饋的督察情況報告中均指出了當地環保責任落實中的薄弱點。
“衡水市個別縣、鄉黨委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對環保工作研究不多。部分縣、鄉黨委政府及市有關部門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不到位,環境保護工作存在有部署、少研究、輕督促、難落實的情況,甚至出現執法者違法現象。”
“廊坊市環保‘最后一公里’問題在有些地方表現較為突出。有的縣(市、區)黨委、政府在工作中沒有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到應有的位置,對本轄區突出環境問題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導致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
“滄州市貫徹落實國家、省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還存在不到位情況。環境保護壓力在向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傳導中層層衰減,一些基層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存在環保懶政、惰政的情況。一些職能部門環保主體責任沒有落實,監管缺失。”
據河北省環保廳副巡視員張桂生介紹,在對衡水市的環保督察中,河北省環保督察組先后與21名市級領導和市發改委等市直單位20名主要負責人進行個別談話;對34名市直單位和縣(市、區)負責人、54名科室負責人進行專題問詢。同時對衡水轄區縣市進行了下沉督察、延伸督察和補充督察,與22位縣(市、區)級領導進行個別談話。
“通過督察,切實增強了衡水市各級領導干部的環保責任意識,市縣黨政領導把環境保護擺在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對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約談追責;對在環保方面不履職,履職不當、違法履職的個別領導,依法依紀進行嚴肅處理。”張桂生說,“此外,通過督察,衡水市進一步強化了職能部門責任擔當、協調聯動的意識。各職能部門對督察發現的問題能夠堅決整改、徹底整改,與環保部門的協調聯動更加密切,環境執法協同性增強。”
聚焦問題
集中“挖病灶”,拔除“頑疾瘡”
突出問題導向是河北開展環保督察的又一特點。記者從河北省環境保護督察組向衡水、廊坊、滄州等市反饋的督察情況報告中看到,問題表述部分占了六成以上的篇幅。
督察情況報告指出,衡水市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各類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其中部分重點治理工作及項目落實不到位,環境違法違規現象突出,“小散亂污”土小企業群長期存在等八類突出問題以及詳實的案例,挖出了衡水市環境問題的病根。
在對廊坊市環境問題的診斷上,督察情況報告指出,廊坊市環境基礎設施明顯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欠賬多;水環境保護尚有較大差距,力度有待加大。
在對滄州市反饋的督察情況報告中,記者看到,問題表述占據了報告的近八成篇幅。報告既條分縷析又抽絲剝繭地列舉了滄州市環境違法違規現象較為突出、部分重點工作推進不嚴不實不力、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多、重點區域環境問題集中等七大類問題。
不僅要挖出病根,更要對癥施策,確保問題整改到位。河北環保督察開展期間,各市堅持立行立改,邊查邊改,加快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衡水市對河北省環保督察組交辦的18批980起群眾舉報案件,全部進行了查處和整改;對督察組交辦的54起案件線索,進行了嚴肅查處,其中立行立改39起,12起制定整改方案進行整治,3起由衡水市公安局、市環保局聯合調查處理,24起案件責任主體被依法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拘留30人,責任追究7人。
廊坊市依法從重、從快查處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及案件線索,目前,23批991起環境舉報問題已全部辦結,104起案件責任主體被依法實施了行政處罰。
滄州市對23批997起環境舉報問題全部辦結,11起環境案件由公安、環保部門聯合查處,行政拘留6人,40起案件責任主體被依法實施了行政處罰。
“通過環保督察,徹底拔除了一大批長期存在且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影響惡劣的‘頑疾瘡’。”張桂生說。
注重實效
盡早全覆蓋,力爭常態化
通過督察,衡水市針對薄弱環節,調整體制機制,環境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在大氣污染防治中,我們調整強化了全市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力量,由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涉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部門‘一把手’任成員,抽調各部門精干力量成立大氣辦,脫崗集中辦公。”衡水市常務副市長呂志成向記者介紹說,“在制度建設上,衡水市政府先后出臺了《衡水市環境保護工作部門職責分工》《衡水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進一步明確責任,督促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
督察一地,提升一地。“今年,河北將完成對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張家口、承德、辛集等8市的環保督察任務,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同時,對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每年開展不少于兩次的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推動各級政府落實空氣質量改善主體責任。”陳國鷹介紹說,“此外,河北將對已完成督察的地區適時開展后督察,緊盯問題整改落實。繼續用好約談、限批等手段,切實將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到實處。”
為推進環保督察常態化,河北還借助垂管改革,在省環保廳設置了專門的環境監察辦公室,同時跨區域設置6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向各市派駐環境監察處,駐市開展環境監察工作,實現對省直部門和市縣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日常環境監察和定期環境督察的全覆蓋、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