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給我們最新的承諾是,一定會趕在2017年2月28日之前,完成對我們這幾十戶農戶的拆遷,現在看來,又要改期了。”近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老寺村村民白軍(化名)指著馬路對面的平涼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涼海螺水泥”)向記者表示,水泥廠已經建成投產8年了,但直到今天,距離廠區排煙口600米以內的居民依然沒有完成搬遷,而且搬遷時間一拖再拖。
除此之外,老寺村的村民還認為平涼海螺水泥及其后期建設的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存在大氣污染情況。多位村民表示,在夜晚的時候,平涼海螺水泥的煙囪里偶爾會排出黃色或灰色煙塵,并帶有惡臭的強烈刺激性氣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平涼海螺水泥生產8年之久,仍未對附近居民完成搬遷。既然沒有完成搬遷,又是如何通過竣工驗收的呢?
對此,就大氣污染、搬遷等問題,記者向平涼市環保部門以及平涼海螺水泥等方面進行了求證,多方各執一詞背后,究竟什么時候能將村民搬遷出工業污染區域,卻仍然是一個多方交織的結果。
爭議污染
北方的冬天去的稍晚一些,雖然是二三月里,但依然顯得很冷。白軍告訴記者,平涼海螺水泥這么多年一直承諾對附近的村民進行搬遷,但是一年推一年,村民等待搬遷的時間,已經過去了8年。
除了異地搬遷久拖未決之外,峽門鄉的村民還認為平涼海螺水泥及其后期建設的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存在比較明顯的空氣污染問題。與海螺水泥一路相隔的多位村民向記者表示,海螺水泥自從搬來,粉塵污染和空氣污染從來就沒有間斷過,每天房間都要打掃好幾遍,每次打掃都能掃出許多灰塵來。
對此,平涼市環保局方面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對于群眾的舉報不能不信,但是也不能全信。在2016年12月5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就曾經向平涼市崆峒區轉辦過一位關于群眾反映 “崆峒區峽門鄉海螺水泥廠的垃圾焚燒站,每天17時至21時排放黑黃色帶刺鼻臭味的濃煙,污染周邊大氣環境”。
隨后,平涼市環保部門對于轉辦的問題進行調查,發現情況并不完全如村民舉報的那樣。查處結果:受理編號27號涉及的海螺水泥廠垃圾焚燒站實際為平涼市利用水泥窯資源化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工程,該項目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海螺水泥現有廠區內。
但是,按照投訴反映的時間段(17時至21時),連續兩天進行了蹲點暗查,并未發現“海螺水泥公司17時至21時排放黑黃色帶刺鼻臭味的濃煙,污染周邊大氣環境”的問題,因此當地環保部門認為該舉報情況不屬實。
隨后,經過平涼市環保部門的協調,記者再次來到廠區,并且對于垃圾處理的相關工藝進行觀看。該廠負責環保安全工作的劉全中處長向記者表示,平涼海螺水泥利用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報告,環保設備及生產設備均能夠達標正常運行,并不存在污染現象。
“這個項目本身是政府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對于上述環保部門反饋的意見,我們村民沒有辦法采信,環保局的人來的時候,肯定提前打好了招呼,所以檢查的時候不冒煙是正常情況。”該村一些村民如此認為。
事實上,并非平涼海螺水泥自生產以來未曾發生污染。據平涼市環保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2015年,平涼海螺水泥就因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十三條規定,即“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濃度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同年10月份,對平涼海螺水泥開出1萬元罰款單。
除此之外,在2016年1月份,平涼市海螺水泥下屬公司平涼海創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也因“工程未驗收”而被崆峒區環保部門責令改正。
搬遷困局
“據了解,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水泥廠衛生防護距離應當是600米,也就是600米以內的居民要完成搬遷,但是平涼海螺都生產8年了,還沒有兌現搬遷的承諾。”白軍向記者表示,希望在2017年能夠搬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海螺水泥生產8年之久,還沒有完成對附近居民的搬遷。既然沒有完成搬遷,那么又是如何通過驗收的呢?
對此,平涼海螺水泥方面向記者表示,2008年安徽海螺水泥股份公司總投資15億元,在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賢太村境內新建了平涼海螺水泥。同時,也對附近的村民進行了搬遷。至于為什么連廠區對面不足400米的村民都沒有完成搬遷?
對此,平涼海螺水泥方面表示,按照當初與政府的協議,所有的搬遷均由政府完成,平涼海螺水泥并不承擔。
“海螺水泥廠區附近的居民的確是由政府部門負責搬遷。”峽門鄉劉鄉長表示,大部分村民已經完成搬遷,目前沒有搬遷的只有少部分,但是會在2017年5月底完成所有的搬遷,共涉及資金7000余萬元,該資金由政府承辦。
但根據村民反映,迄今與廠區一路之隔的老寺村卻只有十多戶完成了搬遷,更多的村民迄今并未搬遷。村民也表示,不搬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給的搬遷費標準太低,害怕搬出去無法生活,所以拒絕搬遷。
對于村民提出的前述政府承諾要在今年2月28日之前完成搬遷的說法,劉鄉長表示,這是誤讀。政府所承諾的是,如果在2月28日前簽訂協議者,將獎勵2萬元。他亦表示,過去8年來,政府的確一直在推進搬遷工作,但因為釘子戶多,村民私自加蓋現象嚴重,漫天要價,導致搬遷進度停滯不前。
前述平涼海螺水泥劉全中處長表示,水泥廠建成后,為該村及當地解決了60多名以上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一些農民不搬的原因,也與在廠里上班,平時上下班方便有關。
但無論如何,平涼海螺水泥建成投產8年,卻仍然未完成搬遷周邊農戶搬遷的事實,無法改變。
企地博弈
因為污染問題遭遇農戶抵制或進行虛假搬遷的情況,對海螺水泥而言,并非首次。
早先,陜西省禮泉縣政府就為在該縣境內的海螺水泥陜西某子公司出具證明文件,證明企業生產涉及的253戶農民已全部搬遷。但環保部委托陜西省環保廳調查發現,實際上搬遷村民只有72戶,因此環保部以禮泉縣政府出具虛假證明為由,對其進行了通報并建議嚴查。
隨后,環保部在網站上公布《關于對陜西省禮泉縣政府在禮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2×4500噸/天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環保驗收工作中出具虛假證明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建議陜西省政府堅決查處在禮泉海螺試生產和竣工驗收工作中涉嫌失職、瀆職和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
上述《通報》稱,2015年12月底,陜西省環境保護廳現場核實發現該建設項目需搬遷253戶居民,目前72戶居民已搬遷,181戶居民尚未搬遷。
2015年10月至12月,環保部委托陜西省環保廳對禮泉海螺進行調查,已查明禮泉縣政府為禮泉海螺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問題。環保部建議,督促禮泉縣政府盡快完成禮泉海螺建設項目涉及的181戶居民搬遷任務,堅決查處在禮泉海螺試生產和竣工驗收工作中涉嫌失職、瀆職和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
在禮泉縣政府先后出具了3份虛假證明后,2012年5月28日,禮泉海螺通過該建設項目的竣工環保驗收。
日前,海螺水泥董秘楊開發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圍繞上述虛假搬遷問題回應稱,公司早在建廠之初就與當地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支付了搬遷及礦山使用的費用。公司稱,愿意積極應對此事件,與當地政府一起攜手盡快解決周圍群眾的搬遷問題。
本報截稿前,崆垌區政府有關人士來電稱,3月22日,該區區長趙小林專門責成峽門鄉及有關政府在今年5月1日之前完成上述村民的搬遷。但最終結果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