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銀行去年稅后利潤達到1841億元,同比增長2.58%,但股東應享稅后利潤1646億元,同比降3.67%。對此,中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股東分配利潤有所下降,但要注意到該行同期撥備覆蓋率逆市提升,提高了約9個百分點,這種變化是出于穩健經營的考慮。年報顯示,2016年中國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62.82%,比上年末上升9.52個百分點。
在部分銀行不良率在2016年出現下降趨勢的情況下,中國銀行不良貸款與不良率“雙升”局面仍未改變。2016年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總額1460.0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1.06億元,不良貸款率1.46%,比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這已是中國銀行連續第四年度不良貸款率上升,2015年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43%,2014年為1.18%,2013年為0.96%,2012年為0.95%。
中國銀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表示,2016年中國銀行堅持了統籌謀劃、分類管控、三化并舉和多措并用的原則,來積極化解風險。去年中國銀行境內機構共化解不良資產1289億元,同比多化解245億元;加大貸款撥備計提力度,共計提貸款減值損失867.95億元,同比增長55.35%。
而盡管中國銀行2016年的不良貸款率1.46%較2015年度有所上升,但較2016年中期的1.47%略微下降,這是否意味著2017年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的“拐點”降至?潘岳漢對此保持謹慎態度,“作為首席風險官來講,應該是以比較謹慎的態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所以也不能盲目樂觀,還是要保持謹慎,保持警惕,要持續性的觀察。”
他坦言,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經濟的企穩和回升的壓力依然較大,從微觀面來講,企業經營特別是部分地區的企業經營還比較困難,“三去一降一補”對資產質量提升仍有挑戰。去年中國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3106.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14.65億元,占貸款余額的3.11%,比上年末上升0.60個百分點。“像東北和西部地區一些礦業的風險還在持續上升,所以我想2017年的資產質量還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潘岳漢表示。
重點領域的風險不容忽視。據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介紹,2016年,中國銀行在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煤炭開采、房地產、地方政府平臺等重點領域做了大量的風險管理工作,這些領域的貸款余額進一步下降。其中,貸款余額下降幅度最大的領域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同比下降26.02%;不良貸款率最高的領域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率達到2.25%,其中涵蓋了鋼鐵、水泥、電解鋁、造船、平板玻璃五個行業。
“面對17年的實際情況,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我們會繼續加大對風險的研判,主動的加強風險管理,繼續將不良資產的潛在風險化解和不良清收作為今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潘岳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