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廠50多年的老河口葛洲壩水泥廠,年產水泥300萬噸。近年來,在國家去產能、倡導環保等政策的推動下,水泥企業紛紛想方設法搞綠色轉型,著眼于當地城鄉垃圾處理的難題,該公司前年決定上馬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示范線項目。“項目投資1.2億元。”尹應敏說,通過采用國際先進的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技術,結合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達到500噸,年處理量達15.5萬噸。“一般的垃圾焚燒過程中,若溫度在250℃到850℃之間,就有可能產生二噁英。”尹應敏說,“但在水泥窯的處置過程中,幾乎沒有可能產生二噁英。
據了解,該水泥廠的分解爐內,溫度在900℃以上,垃圾要停留7秒到21秒;水泥窯爐內,溫度高達 1400℃到1800℃,垃圾停留20分鐘到30分鐘,實現完全充分地燃燒。
該項目按照每年處理15萬噸垃圾計算,每年水泥生產系統氮氧化物減排在20%以上,每年至少可節約1.4萬噸燃煤,節約粘土質原料約3.1萬噸,同時節約垃圾填埋土地約40畝。
兩個縣的垃圾,都“吃不飽”
上午8點52分,老河口市環衛處送來垃圾7.5噸;10點15分,南漳縣市容處送來垃圾7.8噸……接納車間王立群師傅的本子上,按車號記著垃圾收貨的詳細信息。“建設成本高,社會效益大,經濟效益小。”葛洲壩中材潔新老河口分公司總經理熊飛介紹,為了收回投資、維持運轉,老河口市政府每噸垃圾給予企業補貼75元,南漳縣則給82元。
即便如此,項目的垃圾處理量仍未飽和,經濟效益不理想。目前,老河口市每天送來的垃圾不到200噸,南漳縣約100噸,離水泥窯每天500噸的“胃口”相差甚遠。“周邊的谷城、丹江口都有垃圾填埋場。”熊飛說,大家正在積極協商,希望及早改變垃圾處理方式,早日實現完全無害化處理。
據了解,垃圾填埋場的直接投資及運營費用較少,但存在著侵占土地、滲透污染等問題。目前,丹江口市人大已考察并呼吁告別垃圾填埋,谷城縣的盛康鎮已開始每天送垃圾到老河口。“水泥窯處置垃圾技術擁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廣闊的市場潛力。”尹應敏介紹,企業還準備在我省的宜城、松滋等地,推廣實施這一項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