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會上,“減”是最突出的關鍵詞。全市減鋼、減水泥、減煤、減化等工作,今后一段時間的目標和路線圖悉數劃定。特別是減煤和減化的工作計劃,是在“263”專項行動框架下制定。這讓我市的去產能工作,在具備轉型升級的經濟意義同時,又承載了重要環保訴求,彰顯出“綠色發展”的鎮江特色。
壓減鋼鐵和水泥產能,是我市去產能工作兩大重點。今年這兩項工作的年度目標已確定,分別為不低于60萬噸和90萬噸,且相關任務已落實到具體企業和設備上,即年內關停江蘇鴻泰鋼鐵1臺60噸電爐,關閉句容遠東水泥的1條日產1000噸水泥熟料干法生產線和1臺直徑3.5米磨機。
不過,相對具體項目化的工作,更有力的減鋼、減水泥舉措,還體現在面上化解和對“僵尸企業”的處置上。以水泥為例,目前全市有18家水泥生產企業,去年水泥熟料產量962.5萬噸,粉磨產量1215.7萬噸。針對既有產能,我市已明確“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的標準與要求,并嚴禁新增產能,著重推進水泥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去產能是項系統工程,如何去大有講究。今年我市對落后和過剩產能的“減法”,已從主要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轉變。如整治“地條鋼”,就明確從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方面著手,確保徹底取締。
減少煤炭消費總量,與去產能息息相關,把“減煤”納入去產能工作,在我市更有現實意義。據了解,省下達我市任務是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比2016年削減300萬噸,今年削減94萬噸,但我市把省定任務“加壓提高”為330萬噸和100萬噸,體現了生態領先的奮進性。為此,全市強力推進耗煤行業的去產能,通過燃煤鍋爐整治、煤電機組升級改造、清潔能源替代、熱電聯產等方法,在“減煤”的同時,推動相關產能的壓減化解和改造升級。
最能體現重手“做減法”的,是我市的化工企業整治。按照省定目標,到2020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園區集中度要達到50%,而我市確定的園區集中度目標則是75%。完成這樣的目標,意味著全市大多數化工企業都要關停或轉移。
記者了解到,經過近幾年的綜合整治,我市已陸續關閉小化工企業377家,目前全市還有化工生產企業198家,其中園區內67家,園區外131家,園區集中度僅為33.8%。下一步“減化”工作中,算上11家計劃關停的園區內化工企業,要實現75%的園區集中度,就必須關停轉移目前園區外87%的化工企業,總關停轉移數達到125家,占全部化工企業的63%。而按照已經確定的“減化”路線圖,年內將完成50%的關停任務。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倪斌,副市長詹立風出席會議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