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治理大氣污染,有點類似童話寓言里的寒號鳥。寒號鳥貪圖安逸,不及時筑巢。天氣暖和時,它喜歡睡大覺。天氣變冷了,它一邊哆嗦一邊叫: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等到天氣轉暖,傷疤沒好,又忘了疼,繼續優哉游哉,最終被凍死了。
盡管近年來各地的治污力度空前,但在個別地區,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寒號鳥式的僥幸心理。特別是在氣候條件好的春夏季節,大氣中的污染不容易沉積,大部分時間都云淡氣爽,于是,在個別人心目中,治污那根弦就可以松懈了。一些地方治污停留在口號式動員上,布置任務驚天動地,落實舉措無聲無息,監督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地方大氣污染嚴重時立下的壓減鋼鐵等高耗能、高污染產能的“軍令狀”,隨著入夏以來藍天的增多,有些人也不再嚴格執行了,有的甚至用限產而不減產、限產卻不減排、去產能卻增產量來糊弄事兒。
治污不能一日曝十日寒,要全年持續不斷緊螺絲。老百姓對藍天的期望值在增加,短期、應急的措施只能治標,必須從根子上動手,優化產業結構、改善能源結構、改進生產生活方式。治污要有實效,就要樹立整體生態安全觀,多從治本上下功夫。治污短期內不易出彩,難有光鮮的政績。但難出彩,也要出力。難有顯績,能否留下潛績?拍胸脯說大話,不如俯下身來做點實事,給人們一個更好的期許。
前不久,環保部從全國抽調數千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其周邊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8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強化督查。河北近日出臺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意見,全民動員,全年有目標、有責任。這些都給人信心和希望,大氣污染防治就是要有這種不勝不休的韌性、一鼓作氣的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