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東北三省完成水泥銷量2858萬噸,同比下降23.3%。其中6月份水泥銷量941萬噸,同比下降30.55%,創造了全國和東北歷史上最大降幅。其中上半年遼寧省合計開窯只有50天,熟料產能利用率僅28%;吉黑兩省合計開窯75天,熟料產能利用率42%,過剩程度超過55%。而從未來三年半的去產能形勢看,該地區任務依然艱巨,其中內蒙古地區約有3800萬噸熟料產能需要被淘汰。
晉冀魯豫也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重災區。截至2016年底,四省熟料產能3.92億噸,產能發揮率僅59.4%;水泥產能8.92億噸,產能發揮率僅50.4%,其中最低的山西省熟料產能發揮率還不到四成。當前,上述地區水泥市場需求未有好轉跡象,過剩壓力還在加大。
7月26日召開的“水泥行業推進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大會上,泛東北水泥去產能辦公室秘書長于本良指出,水泥去產能絕不是一個企業和一個地區能夠操作的,必須實行大面積聯動,整體優化重組,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據于本良介紹,目前泛東北地區已經建立起常態化的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去產能工作會議,集中研究解決行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2017年以來先后召開了五次工作例會和兩次專題會議,對整體協調去產能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該地區還建立起熟料去產能總協調機制,即當熟料庫存超過警戒線時就會啟動熟料去產能程序,共同壓減熟料產能。熟料庫存的預警標準是產銷平衡,不準落地,在減少資金占用和環境污染的同時,從根本上改善供求關系。
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王愛貞在大會上表示,晉冀魯豫四省度過了最困難的2016年,3月份以來,四省水泥協會帶領區域內的八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冀魯豫C8+3市場協同平臺,5月份擴展為晉冀魯豫C12+4市場協同平臺,實現省際停窯協同和市場協同,解決交叉市場的沖突。此外,通過統一制定四省水泥行業整體及各階段錯峰停窯計劃,2017年上半年基本實現四省水泥價格平臺提升并穩定在330-35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