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秋冬季節就如期而至的霧霾幾乎成了京津冀的代名詞。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污染,不排除一些地方管理者為了政績增光添彩,對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排除個別監督部門站在“排污口”監管;不排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能,根本沒有從解決污染問題源頭開始,從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入手。說白了,之所以會出現重污染天氣,與地方管理者不無關系。唯有污染物排放總量從平時不斷減少,污染或許才能最終會發生顯著變化。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監管不能“缺席”,民眾不能漠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污染大戶的水泥行業轉型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們的消費習慣一時也難以改變。由此,從政府層面,得制定良好的規劃和科學的標準,同時提升環保部門的執法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得嚴格追究法律責任,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和嚴格的執法來形成一種企業“不敢違法”“自覺守法”的局面;對于所有民眾來說,得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三管齊下,治理大氣污染就能從“量變”到“質變”飛躍。
近一年來針對于水泥行業的環境督查,曾經出現過“數據造假“的通報。水泥人網也曾數次報道過關于水泥企業在一定時間段內排放不達標的問題。我國目前執行的。水泥行業目前執行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在世界范圍內也可以算是較為嚴格的了。只是我們國家部分企業在監測數據上做文章,顯示出來的數據都是合格的,但是真正的排放值卻不能達到標準要求。也可以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單純要求企業“自律“還無法真正實現政策制度的落實。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繁發生,成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重點和難點。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可執行的政策方案。
《執行方案》指出了秋冬季大氣環境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本次的《執行方案》實施范圍包括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含河北省雄安新區、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鞏義市、蘭考縣、滑縣、長垣縣、鄭州航空港區)。
基本思路:堅持問題導向,把穩固“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穩定達標排放作為堅守陣地,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氣妥善應對作為重要突破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督察問責,全面實施攻堅行動,動員全民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其主要任務包括:
加快區縣監測網絡建設
2017 年10 月底前,“2+26”城市所有327個區縣全部建成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項參數在內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其中,縣(市)建成2 個以上,區建成1 個以上。實時對外發布信息,所有站點原始監測數據實時上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傳率達到90%以上;
2017 年10 月底前,除國控站以外的監測站點,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省級環境監測部門每月5 日前將上月審核過的數據上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排名,排名結果向社會公開。各城市、各區縣要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做好數據質量控制,每月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報送降塵量。
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遠程在線質控系統,加快提高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一經發現干擾監測數據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本著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對違法企業依法頂格處罰。
針對于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問題
切實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
系統排查無組織排放情況。各地要組織開展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狀況摸底排查工作,重點是水泥等行業的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以及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要求企業及時準確上報存在無組織排放的節點、位置、排放污染物種類、擬采取的治污措施等,建立無組織排放改造全口徑清單,于2017 年9 月底前報送環境保護部,并抄送行業主管部門。
加強無組織排放治理改造。企業應制定無組織排放改造方案,在2017 年采暖季前,完成無組織排放治理。對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產生揚塵的粉狀、粒狀物料及燃料應當密閉儲存,運輸采用密閉皮帶、封閉通廊、管狀帶式輸送機或密閉車廂、真空罐車、氣力輸送等密閉輸送方式;塊狀物料采用入棚入倉或建設防風抑塵網等方式進行存儲,并設有灑水、噴淋、苫蓋等綜合措施進行抑塵。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應加蓋封閉,設置集氣罩并配備除塵設施,車間不能有可見煙塵外逸;汽車、火車、皮帶輸送機等卸料點設置集氣罩或密閉罩,并配備除塵設施;料場路面應實施硬化,出口處配備車輪和車身清洗裝置。未落實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的企業,要依法予以處罰,實施停產整治,納入各地冬季錯峰生產方案。
推動煙氣排放自動監控全覆蓋
在2017 年10 月底前,全面排查排氣口高度超過45 米的高架源,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施,電力、鋼鐵、焦化、水泥、玻璃、有色、磚瓦企業和燃煤鍋爐均應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做到全覆蓋、無遺漏,加強自動監控設施運營維護,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90%。對鋼鐵行業排污許可技術規范要求必須安裝煙氣自動監控設施的環節,要查漏補缺,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并與國家、省、市、縣(區)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系統聯網。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即超即罰;能立即整改的,責令企業立即整改解決;
無法立即完成整改的,實施停產整治;對涉及民生無法立即停產的,依法執行按日計罰;停產整治仍不能達標排放的,依法由政府責令停業、關閉。有效數據傳輸率達不到90%或一個月內行政區域多家企業超標排放的地區,實行掛牌督辦,跟蹤整改銷號。
加快推進實施排污許可管理
加快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
在2017 年10 月底前,各城市全部完成電力、鋼鐵、水泥企業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罰。對不按證排污的,依法實施停產整治,并處罰款,拒不改正的,依法實施按日計罰。
強力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
嚴格露天礦山新上建設項目核準或備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批。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2017 年9 月底前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排放不達標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按照“一礦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并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未通過驗收的一律不得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各地要加強修復綠化,減塵抑塵。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有關情況要及時在媒體公開。
深入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與運輸
建材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
加大建材行業錯峰生產力度,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應實施停產。水泥等行業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要根據承擔任務量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在2017 年9 月底前報地市級人民政府備案。各地應結合本地建材行業產業特征,提出更大范圍錯峰生產要求。
統一各預警級別減排措施
在2017 年10 月1 日前,各地要以污染源排放清單為基礎,逐個排查行政區域內各類污染源,摸清污染排放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可行的減排措施,夯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措施項目清單。工業企業實施“一廠一策”,盡可能采取停產或限產(整條生產線停產)等方式實現應急減排,鼓勵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采暖季實施錯峰生產,一般產能過剩行業以月或兩月為單位實施輪流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要實現全社會顆粒物、VOCs 在藍色預警時減排比例達到5%;全社會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等在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時減排比例分別達到10%、20%和30%以上,VOCs 減排比例分別達到10%、15%和20%以上的量化要求。各地可根據污染物排放構成,內部調整SO2 和NOx 的減排比例,但二者減排比例之和不低于上述總體要求。減排項目清單于2017 年9 月底前報環境保護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