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田橫鎮福臺嶺村的村民韓梅花,獨自帶著兩個女兒住在即墨一家賓館里,半個月來一直忙著處理丈夫的身后事。
死者韓旭東,今年52歲,在即墨一家水泥廠上班,聽到丈夫出事的消息,韓梅花第一時間和女兒趕到了丈夫工作的地方,看到的卻是丈夫冰冷的尸體。
韓旭東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在水泥廠里,怎么可能溺亡呢?如果真是溺亡的,他的全身為什么有這么多處傷痕?家人心里的疑問,直到現在沒有解開。
韓梅花說,丈夫在這家水泥廠干了半年,從來沒有拿回家一分錢,這會不會和丈夫的死亡有什么關系呢。
韓旭東死亡當天究竟發生了什么?帶著疑問,記者找到了韓旭東的工作單位。
韓經理的話讓記者有點摸不著頭腦,七八十公分的水深,怎么會使一位成年男性溺亡呢?
韓經理說,事發當天,他們在地庫發現韓旭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等把人救上來時,早已沒有了生命體征。之后,工廠的人立馬撥打了110,法醫也到現場確認過,初步斷定死因就是溺亡。由于韓旭東沒有和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購買保險,事故發生后,賠償問題,成了雙方爭論的焦點。這個過程中,韓旭東的家人突然要求提高十萬元賠償,雙方徹底談崩了,事情就一直僵持著。與此同時,家屬對死因的種種疑問,工廠方面也給無法給出明確的答復。
韓梅花告訴記者,從丈夫死亡到現在,他并沒有從警方那里聽到關于丈夫死因的調查結果,今天,記者和韓梅花一起找到了即墨環秀派出所。
這是一家人第三次來到派出所,在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后,終于看到了書面報告,韓旭東的初步尸檢結果確實是溺亡,不過為了知道更明確的死因,家人還是選擇申請解剖,進一步尸檢。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對于韓家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打擊,而現在維權路上,還遇到了重重阻力,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一個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這意外發生之后,到底該獲得怎樣的賠償,記者也咨詢了律師。
韓旭東一家現在確實面對了很多困難,他的妻子,兩個女兒一直生活在農村,可能到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了,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韓旭東工作前,能夠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給他購買正規保險,那么事故發生之后的事情,可能就會簡單很多,而事實上,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沒有合同的勞動者,還大有人在。
謝永增,聊城人,來青島打工已經七八年了,今年二月份,他和幾個工友到城陽中筑城投一處工地做鋼筋工,如今工程早已經結束,可還有兩萬七千多的工資一直沒有結清。幾天前,他找到一位江經理討薪,沒成想起了沖突。
工程款本應該由江經理支付給楊老板,經過協商,江經理同意工程結束后,把老謝的工資從工程款中扣除,直接支付給他,可之后,這筆錢卻遲遲不見蹤影。
江經理說,他受的傷比老謝還要重,至于欠薪的事,他并不否認,不過現在由于自己受傷,這錢他不能付。
蔣江春,江蘇常州人,今年51歲。去年12月份,他在萊陽路一處工地打工時,不慎摔倒,造成膝蓋粉碎性骨折。用工單位支付了部分醫藥費后,再也沒有了賠償的意思,可因為這次受傷,老蔣直到現在還不能從事體力勞動。
無奈之下,妻子王女士直接找到了公司,可由于那位帶著蔣江春看病的小老板已經失聯,公司方面并不承認與蔣建春存在勞動關系。
兩個外地人在青島人生地不熟,接下來該怎么辦,王女士花了五十塊錢咨詢費和八百多的律師費,開始了維權之路,然而令夫妻倆沒想到的是,第一步勞動仲裁,就以失敗告終。由于證據不充分,蔣江春無法證明自己和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而更讓兩人難以接受的是,那位所謂的律師,身份也有問題。
如今,蔣江春和妻子的維權之路還在繼續,最終他們會得到什么結果,我們不得而知。同樣的,被拖欠工資的謝永增,也在繼續維權,而他還要面對自己因為討薪而打人所帶來的后果。
幾位打工者的經歷看下來,我們不難發現,當發生糾紛的時候,合同是依據。但是,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可能更看重的是薪酬,忽略了合同。而且在建筑領域,可能經常發生的就是包工頭自己找來幾個工人,私下商議,大老板不知情,一旦出了問題,也會導致維權難。所以,這種用工模式的隱患恐怕是必須要糾正的。
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可能更看重的薪酬,可忽略這一點,另外,他們可能也不想因為不簽合同而限制自己找工作,那么像這樣的勞動糾紛發生以后,咱們的勞動者應該怎么做呢?可以到哪里尋求一份值得信任的幫助呢?
周方正律師,是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團隊中的一員,常駐市勞動仲裁的法律援助便民崗。周律師告訴記者,最近兩年,在他所辦的案件中,因為沒簽勞動合同產生的勞動糾紛,占了很大一部分。
兩年來,不少勞動者在周律師的幫助下,拿回了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一名職業律師來說,這也是他最驕傲的事。
記者從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全市像周律師這樣的法援律師,總共有380多位,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為需要幫助的人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詢部部長邵乃東說:“去年我們僅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受理了三百多件勞動方面的援助案件。今年據統計,截止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80多件。”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并實施的,保障社會貧弱群體合法權益,為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11月,目前全市已經有法律援助中心11家,法律援助工作站200多個。邵部長告訴記者,援助中心的咨詢部受理群眾案件后,會轉到援助部,之后根據分組,給當事人指派合適的律師,整個過程完全免費。
再來強調一下,如果說有這種沒簽合同想要維權的朋友,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固定具體的工作內容,比方說您是工地上做外墻保溫的,那您要留下相應的工作記錄;第二,看工資的發放形式;第三,就是通過具體的投繳社保,去查一下社保記錄。我們希望勞動者和用工單位都能意識到,簽訂勞動合同,一定是大勢所趨,因為它保障的是雙方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