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水泥企業開始“靠天吃飯”。11月6日,成都市政府發布2017年新修訂的《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下稱《預案》)。其中規定:當轄區內發布大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時,全市所有水泥粉磨站、砂石廠(場)停止生產運行。
當天成都市宣布:根據11月6日天氣潛勢預報,該市PM2.5濃度大于每立方米115微克的態勢將持續48小時以上,啟動黃色預警,從11月8日零時起執行。
這意味著:以環保的名義,要求水泥行業在大氣重污染時期停產,已在四川省正式落地。全國范圍的“環保限產”正在次第展開,從北方蔓延至南方。
四川省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這與其地形有關——四川省東部主要為盆地,成都即處于四川盆地的中心區域。這里風速小、云霧多、濕度大,一旦大氣污染產生就難以消散,從而誘發重度污染。
因此,盡管南方沒有“采暖季”,但“環保限產”的做法,已被四川省采納。《四川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督促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實施錯峰生產,尤其是在冬季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時期,要有序壓減產能,最大限度實現減排。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間,錯峰生產天數不少于50天。
四川是水泥大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17年前三季度,四川省水泥產量約為1.03億噸,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六位,次于江蘇、河南、山東、廣東、安徽五省份。
一名熟悉水泥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作為基礎建材,水泥具有難以儲存的先天屬性,且其銷售輻射半徑,一般是陸運200公里,水運500公里。“水泥行業的供給缺口,往往只能由相鄰省份進行運輸彌補。”他說,鑒于在西南地區四川水泥產量最高,這一政策的實施或將導致此后西南水泥價格上漲。
成都市重污染天氣三級響應(黃色)應急響應措施如下:
成都市三級響應措施應急響應措施
三級響應措施(黃色)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防護引導措施。
(1)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確需外出盡量采取防護措施。
(2)一般人群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室外執勤、作業、活動等人員建議采取佩戴口罩、縮短戶外工作時間等必要的防護措施。
(3)教育部門協調幼兒園、中小學校取消戶外活動。
(4)衛生部門協調醫療機構適當增設相關疾病門診急診,增加醫護人員數量,加強對呼吸類疾病患者的就醫指導和診療保障。
2.倡議性污染減排措施。
(1)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電動汽車等方式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2)加大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的揚塵控制力度。
(3)減少涂料、油漆、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使用。
(4)拒絕露天燒烤。
(5)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緩解空氣污染。
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1)增加中心城區城市道路及進出城城市快速路、郊區(市)縣建成區主要道路、行道樹、綠化帶沖洗除塵頻次,當日22時至次日06時沖洗不得少于2次。
(2)全市所有水泥粉磨站、砂石廠(場)停止生產運行。
(3)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建成區:停止室外產生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噴涂、粉刷、切割、建筑拆除作業;停止除市政府批準的重點工程及應急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業(包括開挖、回填、場內倒運);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溝開挖作業。
(4)列入限產、錯峰生產名單的工業企業嚴格按照工業企業限產減排措施和錯峰生產計劃執行,列入年度落后產能淘汰計劃的涉氣設備(生產線)全部停產。
(5)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建成區: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以及運輸煤炭、砂石(磚)、水泥等易產生揚塵的運輸車輛全天24小時禁止通行。
(6)繞城高速公路G4201(不含)環線內區域,工作日的06:00至22:00時段:國Ⅲ(不含)以下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國Ⅲ(不含)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車禁止通行(特殊車輛除外),其他車輛(含臨時號牌車輛)按機動車號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數字實行汽車尾號限行。
(7)增加城市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