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材料工業持續平穩運行
經濟運行平穩。1-10月,全省規上原材料工業實現增加值726.15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高于全省規上工業4.5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24.5%,各行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6%。
行業效益持續向好。1-9月,全省規上原材料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83.11億元,同比增長31.7%,實現利潤174.3億元。
主要產品產量增長。1-10月,生產生鐵1073.49萬噸,下降0.4%,粗鋼1218.78萬噸,增長2%,鋼材1298.35萬噸,下降6.1%。生產十種有色金屬302.44萬噸,增長2.3%。生產折純化肥229.72萬噸,增長3.9%。生產水泥8976.34萬噸,增長0.8%;水泥熟料6381.27萬噸,增長4.3%。
二、原材料工業供給側改革扎實推進
(一)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轉型升級。按照國家要求,先后印發實施了建材、化工、有色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和危化企業搬遷改造實施方案。結合云南實際,制定實施了《云南省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持續規范發展工作方案》和《關于推動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引導原材料工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持續規范發展。
(二)強化日常監管,促進行業自律。編制發布原材料工業系列年度發展簡報,發布年度管理工作要點,全省原材料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在做好行業規范準入管理的基礎上,整理發布資源能源消耗情況通報,39戶企業受到通報批評或黃牌警告。全面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開展長江經濟帶化工企業和磷復肥生產企業調查。積極開展禁化武履約20周年宣傳。協同組織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宣貫培訓。
(三)深化去產能工作,穩定行業發展。嚴格限制鋼鐵、電解鋁、水泥熟料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積極配合做好打擊“地條鋼”非法生產專項行動,全省完成54戶、279臺中頻爐拆毀任務。全面核查電解鋁項目,經查無新建違法違規項目。全面梳理全省水泥、平板玻璃企業情況,積極引導過剩產能退出,今年淘汰全部機立窯。
(四)創新發展新材料,增強行業活力。加強新材料行業管理體系建設,成立新材料標準化委員會;推薦鈦、液態金屬等產品進入國家《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7年版)》,并開展首批次應用保險。著力推進市場化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全省鈦產業發展進入中俄合作戰略,打造“中國綠色新鈦谷”;推動云南液態金屬研究中心建設,打造“中國液態金屬谷”;組織重點新企業聯合申報“新材料測試認證平臺”建設項目。首次組織10戶新材料企業參加第19屆工博會并獲得優秀組織獎。
(五)推動智能化改造,促進行業提升。推薦昆鋼網絡化協同制造工業云平臺建設項目和馳宏鋅鍺智能化改造項目進入國家名單。積極推動智能化改造企業和基金落地云南,鼓勵冶金仁達、工投與上海明匠合作。
三、存在問題
(一)供給不足問題依然存在。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許多能力無法實現,企業利潤減少。同時,高科技、高品質的產品不足,以外入為主。
(二)投資增長與產業增長不匹配。雖然在穩增長政策的支持下,原材料工業運行平穩,但是受限于投資信心不足、產業政策限制、招商吸引力不足、產業鏈不健全等因素,投資乏力影響到結構調整。
(三)新舊動能轉化期矛盾頻發。云南工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當前新動能尚在培育,舊動能受限于各方壓力亟待退出,尤其是鋼鐵、水泥轉型升級中,行業產業發展滯后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日益尖銳。
(四)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加劇。近年來,礦產資源的自給保障能力不斷下降,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空間逐步縮減。隨著國家新環保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原材料工業面臨著更為嚴厲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
四、2018年情況預測及工作思路
2018年是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云南省工信委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示,擼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實,打好原材料工業經濟攻堅戰。
2018年,受云南“五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戰略拉動以及“去產能”政策的作用,全省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預計在9%以上,達到950億元。受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影響,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將下降,預計在15%左右,達到5400億元。
(一)緊抓落實,加快改革步伐。緊抓原材料工業各行業意見方案的落實,控制總量、優化存量、提升增量,主動承接中東部地區產能轉移,建設國內清潔載能基地,延伸產業鏈,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引導企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產業集約集群集聚發展,努力提升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二)明確責任,深化結構調整。強化各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主體責任,明確各級地方政府的監督責任,督導企業安全、節能、環保、長周期運行。繼續發揮行業管理的引導作用,深化結構調整。對產能過剩行業繼續嚴控新增產能,推動依法依規去產能落實,開展產能置換,有序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嚴格落實相關行業準入規范條件,強化公告企業日常監管,倒逼行業改造升級。建立健全新材料管理體系,完善新材料行業管理架構。
(三)完善體系,加強創新驅動能力。強化創新體系建設工作,促進新材料標準化委員會發揮引導作用,支持創新中心、測試認證平臺、產業聯盟、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解決行業共性問題和重大難題。加強材料應用同國家戰略和目標市場對接,促進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
(四)融入國家,加快轉型升級。立足于云南省的“三個定位”,充分發揮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推動重點材料產業進入國家產業布局,積極爭取國家對平臺建設、示范基地建設、產業扶貧等方面的支持,爭取在云南建設國家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面向南亞東南亞和承接東部梯度轉移優勢,進一步鞏固同周邊境外國家合作基礎,不斷提高企業在當地的認可度,并積極參與當地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建設。
(五)服務協調,營造良好環境。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保障全省城鎮化、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需求,努力拓展區域及國內外市場。積極協調煤、電、油、運、水、融資等保障條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成本。加強與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溝通聯系,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