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大窯爐行業紛紛開展錯峰生產之際,作為水泥錯峰生產的發源地,東北三省執行3年之久的錯峰生產情況如何、成績如何,在錯峰生產進入新階段的當下,是否會出現一些新問題,為此經濟日報社與《中國建材報》社記者調研小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對東北三省2017~2018年度水泥錯峰生產執行等情況進行了基層調研。
12月21日,記者在調研采訪遼寧省期間,恰逢“東北地區去產能錯峰生產座談會”在沈陽召開。黑、吉、遼三省建材和水泥協會主要負責人齊聚沈陽,黑龍江和吉林部分水泥企業代表也趕赴沈陽,與遼寧省內絕大多數水泥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就東三省新一輪錯峰生產出現的新情況展開深層次的研討。會議由吉林省建材協會會長徐德復主持。
此次會議的召開,主要針對東北三省錯峰生產總體執行情況和遼寧省出現的一些新問題等進行探討。
據與會代表介紹,本輪錯峰生產,東北三省相關工信和環保部門都給予了高度重視,遼寧省工信委和環保廳早在9月底便聯合下發錯峰生產文件,并在廣泛征求企業意見的情況下,結合遼寧水泥產能過剩情況,做出停窯6個月的決定。隨后,黑龍江、吉林工信和環保兩部門也都下發了錯峰生產的文件,文件中雖規定錯峰時間為5個月,但在兩省協會和企業共同協調下,與遼寧省達成統一錯峰6個月的決定,黑吉兩省相關部門也予以支持,吉林省工信和環保部門特別將“5+1”的錯峰模式寫入文件中。
不過,執行錯峰生產1個月之后,遼寧省工信和環保部門依據黑吉錯峰文件的內容,做出了三省文件同步的調整,最主要的調整內容是由原定的6個月錯峰時間調整為5個月。與會代表認為,這對東三省錯峰生產的執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會上大多數遼寧企業表示,為了堅決執行錯峰生產6個月的決定,企業早已按6個月的時長備好了冬儲的水泥熟料,以備應對不時之需,如今政府文件雖然調整為5個月,但是希望第6個月能夠依舊執行錯峰,否則,會在極短時間內大大加劇過剩產能,給企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黑龍江和吉林水泥協會負責人表示,東三省錯峰生產是一盤棋,遼寧錯峰不到位,影響整個東北錯峰局面,東三省執行錯峰生產不力,一定會產生蝴蝶效應,也會攪亂水泥錯峰生產這一國家產業政策在全國的部署和規劃,最終使這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流于無形。因此,遼寧錯峰成敗,事關東北全境,事關全國全局。“全國錯峰成敗,首先就看遼寧!”
據了解,目前黑、吉通過政府部門支持、自律公約等模式,已經達成錯峰6個月的共識,遼寧錯峰生產時間從6個月變成5個月,對行業影響非常大,恐怕引起市場的恐慌。
黑、吉兩省已經有企業向協會反映,如果遼寧錯峰改為5個月,整個東北區域很難執行6個月的錯峰,不僅會導致采暖末期與工業燃煤重疊加劇春季環境污染,更會加劇整個東北三省的水泥產能過剩。
會上,企業代表一致表示,遼寧問題事關錯峰全局,停窯6個月的目標不能動,政府文件要堅決執行,除了保證嚴格執行5個月的錯峰期,也一定要通過政府、協會和企業共同協調的方式,將第6個月執行到位。大家也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夠給予支持并幫助協調。
會上探討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省級錯峰文件下發以來,遼寧錯峰生產執行情況不理想、不徹底:限產之日還有企業在生產,截至目前,還有兩條生產線在違規開窯,能不能停下來仍然是未知數。
違規企業如何處理是協會負責人和企業代表重點關注的問題。“如果遼寧的違規企業不停窯,我們也馬上點火,倘若違規者不受罰,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市場環境,守規矩者今后很難做到位。”部分企業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如果遼寧錯峰生產執行不到位,違規企業不處理,他們也將點火開窯。
因此,與會代表認為,堅決遏制違規企業迫在眉睫。希望政府能夠出臺和采取相關懲罰措施,讓違規不錯峰的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
據悉,遼寧省是目前全國水泥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區域之一,自2010年至今共新增產能2003萬噸。目前遼寧有5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設計產能5300萬噸,熟料生產企業25家,其中國有上市企業8家、外資企業2家、民營企業15家。存在企業數量多、集中度低、成分復雜的特點。
據了解,東北三省自2014年12月1日起全面實行水泥錯峰生產,迄今已施行3年。此舉對東北及京津地區減少霧霾、改善氣候環境以及緩解產能過剩、推動建材工業供給側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
“不能讓遼寧成為全國產能過剩的重災區,成為破壞錯峰生產措施的罪魁禍首。”大多數與會代表最終表態,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要珍惜錯峰生產為治理環境和控制產能等方面帶來的成果,以身作則,積極支持協會推動錯峰生產進一步常態化,讓整個東北地區水泥行業度過危險期、困難期。
針對遼寧省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遼寧省水泥協會會長王友春向大家表示了歉意。他表示,第一,堅定執行省廳文件,確保5個月錯峰執行到位,協會將把會上企業的聲音及時完整地轉達給遼寧省相關部門,協助政府部門協調和監督企業,確保第6個月的錯峰生產順利執行,以保證東北三省錯峰生產的順利實施;第二,要呼吁堅決控制新增產能,當下錯峰生產落實是必由之路,必須探索建立錯峰生產懲罰機制,并通過環保標準來治理環境和去產能。此外,遼寧省作為全國產能過剩最嚴重區域之一,建議進一步推動整合來提高行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