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孟津縣華陽產業集聚區的孟津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水泥運輸車輛絡繹不絕,裝車過磅次序井然,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節后各個工地復工后,水泥銷量節節攀升,實現‘開門紅’。”公司總經理楊遠鋒說,去年,得益于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以及企業實行的綠色化工藝改造,企業銷售收入近億元,并實現建廠以來的首次盈利!
孟津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由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出資設立,年產水泥100萬噸。企業每年消化周圍電廠和鋼廠產生的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20萬噸,將其“變身”為綠色建材產品。去年,企業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計劃,自律減排165天之余,大力實行提標改造,執行環保排放新標準,實現綠色轉型的華麗轉身。
作為從小在水泥廠附近長大的“水泥二代”楊遠鋒來說,粉塵彌漫、樹木蒙灰曾經是兒時典型的水泥廠印象。可是走進除塵改造過后的孟津中聯水泥公司,樹葉光潔透亮、地面干凈,工人在廠區間穿梭,腳上穿的勞保鞋一塵不染。
“我們每天都有專門的灑水車除塵,還加裝了設在不同工序環節的‘空氣凈化器’。”楊遠鋒說著,指向傳送帶上方漏斗造型的除塵“利器”——高效電磁脈沖袋式除塵器。
去年6月以來,圍繞水泥生產主要污染物的粉塵減排,孟津中聯水泥公司投資600余萬元對生產線的傳送、提升、包裝等環節進行了除塵改造,加裝大大小小的除塵設施30余臺,每立方米粉塵量從30毫克降為10毫克以下。
排放達標了,環保約束少了,給了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市場的逐步回暖,企業去年扭虧為盈,上繳稅金380余萬元。
楊遠鋒介紹,今年,企業還計劃投資300萬元實行化驗室“取樣化驗機械化”、開票室發貨出貨“無人值守智能化”等現代化改造,投資200萬元進一步對生產現場、辦公樓、綠地草坪等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生產環境,創建綠色工廠。
“將來這些改造完成后,將引入中子分析儀、無人值守稱重系統等先進設備,進一步節約20%左右的人力成本,大步邁向無人化工廠。”楊遠鋒信心滿滿地說。(洛陽日報首席記者 張銳鑫 特約通訊員 鄭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