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早期我國建材企業規模都很小,像水泥生產線的裝備和技術都從德國、日本等地購買。現在我國建材行業的技術和水平都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很多跨國公司都來購買我們的裝備和技術。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水泥產量只有1億噸左右,去年達23.4億噸,占全球總量的60%左右。高速增長是經濟發展必經階段,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02年我國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去年達到82.7萬億元,GDP增速維持在6.5%左右,雖然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的增長平臺上。
放眼全球各國,經過高速發展后能快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大多轉型都比較成功,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現在大家已形成共識: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不現實,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氣候等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經濟總量已經很大,需要從重視速度和數量轉向重視質量和效益。
2002年原中建材和原中材兩家企業營業收入合計36億元,兩材重組后,2017年中國建材營業收入3042億元,在世界五百強位列第259位,今年排名可能還會提升。中國建材從一家“草根央企”發展成為世界知名企業,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近年來,在中國建材的引領下,我國水泥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效益,然而這樣的局面能否持續,中國建材下一步該如何發展,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大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形勢息息相關,過去在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時,大企業“一馬當先”,同時自身也受益。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企業也要快速轉型。
二、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
一是產能過剩。市場經濟是過剩經濟,凱恩斯主張政府采取擴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開支,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增加國民收入,實現充分就業。過去我們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在解決問題時,通常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現在幾乎每個行業都有過剩,需要把“面”和“水”都舀出一些。去年我國水泥產能35億噸,銷量24.3億噸,企業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從供給端去產能。
二是技術革命。智能化時代來得特別快,超乎人們想象。很多人對建材企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是“磚瓦灰沙石”。其實中國建材的工廠已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被稱為“花園中的工廠、草原上的工廠”。過去一個日產5000噸的水泥工廠需2千人,現在僅需50人左右。中國建材有很多智能化工廠,有些新材料工廠全部使用機器人。看到智能化帶來的變化,我時常被這些企業所感動。
三是綠色環保。“我們既要經濟發展,也要堅持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引發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霧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從根源上解決,絕不為經濟發展而破壞環境。中國建材在密云建設的綠色小鎮是很好的示范,北京周邊地區如果都改用北新的加能源5.0房屋,工廠安裝脫硫脫硝和雙收塵系統,霧霾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企業要轉向高質量發展,那么如何才能稱得上高質量。一是企業的結構高質量。組織結構、財務結構等的質量要高,企業要夯實基礎;二是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高質量。企業要提升技術和內在創新能力,推動產品向供應鏈高端發展;三是產品和服務高質量。企業要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做企業最根本態度;四是組織團隊高質量。企業通過培訓學習,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人才質量。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企業實現世界一流要具備四點:一是技術一流。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球65%的大型水泥和玻璃EPC工程是由中國建材承建;二是管理一流。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但并不神秘,企業在經營中要扎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顧客利益和產品質量永遠擺在首位;三是效益一流。賺錢的企業不一定都是好企業,但不賺錢的企業一定不是好企業。中國建材旗下北新建材的石膏板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產品價格高于跨國公司,效益非常好。四是品牌一流。企業要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良好美譽度。做品牌不容易,要久久為功。北新建材一直堅持“質量上上,價格中上”的經營理念,“龍牌”成為行業的知名品牌。
四、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做企業要有目標,要有效配置資源,打造百年老店。中國建材按照世界一流、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制定了短期、中期、長期三階段的發展目標,這是與國家戰略、十九大報告發展階段相吻合的。
集團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500億元,利潤200億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到2035年,營業收入翻番、利潤500億元左右,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到2050年,營業收入超萬億,利潤總額上千億,成為超世界一流、受世界尊敬的偉大企業。
五、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中國建材結合自身經營實踐,確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五項措施。
一是做強主業。立足主業,夯實基礎。關于多元化和專業化,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企業可能還是適合專業化。中國建材主張“業務歸核化”,水泥、新材料、國際工程形成了“三足鼎立”。著名的帕卡德定律講到,人才成長速度跟不上企業成長速度,企業很快會衰敗;面臨的機遇太多,企業也可能會衰敗;很多企業失敗并不是不創新,而是戰線拉得過長。
二是瘦身健體。現在很多企業規模大,層級多,數量多。中國建材加大減機構、減層級力度,過去三年壓減20%的企業,未來三年還要調整優化業務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繼續壓減20%,確保企業提質增效。
三是強化管理。高質量發展的企業,要靠管理出效益,靠管理降成本,這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做企業最要緊的“三大法寶”是管理、機制和企業家精神。管理要持之以恒,是企業的看家本領,一刻也不能放松。機制是調動大家積極性和創造熱情的,要靠深化改革取得。企業家精神是說企業要有一個好的企業家帶頭人。
四是創新轉型。中國建材有四大創新轉型。第一,高端化。建材行業整個產業鏈要從中低端、中端向中高端發展;第二,智能化。智能化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精準度,有助于提升質量、降低成本;第三,綠色化。企業在創新之初就要從社會責任出發,追求綠色環保,確保產品綠色低碳、安全舒適,生產過程中盡量采用循環利用的工業和城市固體廢棄物,力爭做到近零排放;第四,國際化。中國建材確定“六個一”的國際化目標,秉持為當地經濟做貢獻、與當地企業合作、為當地人民服務的三個原則。
五是機制革命。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有機制才能更好地發展。企業要進行機制革命,建立有效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業成為社會、股東、員工的利益共享平臺,構建企業干部員工利益和企業效益之間正相關的關系,使企業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