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防范煤粉爆炸
由于煤粉容易燃燒、爆炸的特性,其制備、輸送、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易出現自燃或爆炸事故,以及煤粉制備過程中誤操作存在誘發事故的因素,使得煤粉制備系統成為水泥工廠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頻率較高的環節。
案例一
2012年1月14日23時30分,某水泥生產企業煤磨袋除塵器發生爆炸。15日凌晨1時,明火被熄滅,崗位工開始逐個打開灰斗檢修門清理煤粉;凌晨2時40分左右,清理到2#灰斗時,一打開檢修門,暗埋的明火突然騰起(新鮮空氣進入,發生二次燃爆),火焰瞬間向外噴出,現場人員被嚴重燒傷。
煤粉爆炸是在高溫或明火熱源作用下,空氣中氧氣與煤粉急劇氧氣的反應過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鏈式反應。由于煤本身是可燃物質,當它以粉末狀態存在時,總表面積顯著增加,吸氧和被氧化的能力大增,達到爆炸極限密度,在高溫作用下發生燃燒爆炸,一般而言煤塵粒度越小,所需引燃溫度越低,且火焰傳播速度也越快。水泥廠該如何防范呢?
一、做好密封,減少系統漏風。
水泥配件磨頭、磨尾以及選粉機、收塵器、煤粉倉的卸料口均應設置鎖封裝置,系統所有設備、管道及煤粉倉應密封可靠,防止新鮮空氣漏入系統內部,增加氧氣含量造成煤粉爆炸。
二、減少煤粉堆積煤粉堆積。
容易自燃或被高溫熱氣引燃,因此應避免煤粉在高溫設備表面和管道內堆積。所有風管和溜子應盡量減少拐彎,輸送煤粉的風管應盡量減少水平布置,風速應控制在18-25m/s,選粉機、除塵器及所有非標風管應保溫,防止結露和煤粉堆積。
三、控制可燃氣體濃度。
煤粉倉屮的瓦斯等烷烴氣休是煤粉在升溫過 積屮解析、氧化分解而來,而CO的來源有兩處。一是煤粉在倉內低溫氧化產生,二是熟料煅燒過程屮,由輸送給煤磨的熱源帶入。預防需注意兩點,其一完善抽風條件,及時排除高溫混合可燃氣體,將濃度控制在報警設定指標以內;其次保證攪拌設備正常運轉,煤粉在倉內不留死角,不為煤粉提供足夠長的氧化時間。
四、降低溫度,避免可燃氣體或煤粉自燃。
煤磨供熱應控制在一定的變化范圍之內,一般情況下,粉磨煙煤是,入磨氣體溫度不宜超過230℃,出磨氣體、煤粉倉、除塵器入口氣體溫度不應超過70℃,粉磨無煙煤時,入磨氣體溫度不宜超過300℃,出磨氣體、煤粉倉、除塵器入口氣體和灰斗溫度不應超過75℃,除塵器和煤粉倉內的一氧化碳濃度不應超過800ppm。
五、提升安全意識,避免操作失誤造成爆炸。
水泥工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煤粉應用方面控制技術和相關指標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出現安全事故的風險依然存在,其中人為因素是關鍵,無論企業領導層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將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制定并遵從安全生產操作規程,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六、完善在線監控,做到防范于未然。
目前在線溫度、壓力、一氧化碳、氧氣等數據的監控技術已經成熟,相比以前更加健全。水泥有必要購置相關設備,完善在線監控體系,及時發現潛在事故危險。
二、密閉空間作業注意事項
密閉空間作業是指與外界相對隔離,進出口受限,自然通風不良,足夠容納一人進入并從事非常規、非連續作業的有限空間,也指在受限的空間里作業。水泥廠的水泥庫、石灰石庫、礦渣庫、石膏庫、干法生料均化庫、干粉煤灰庫、熟料庫、原糧倉、煤粉倉、預熱器風管、旋風管、分解爐、冷卻機、旋窯、磨機、旋風機、電收塵器、涼水塔等等都屬于有限空間。
案例二
2017年8月19日9時許,某水泥廠工人在進入巡查2#原料系統選粉機檢修時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而后,其他三位員工在未佩戴使用防護用品的情況下陸續進行施救發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共造成5人死亡。
在密閉空間下作業存在很高的危險性。因此,工人在工作應注意:
一、注意通風換氣,測定密閉空間內部央企、危險物、有害物濃度,隔離電、高溫、低溫及危害物質,遵循作業方法及安全操作規程;
二、進入密閉空間必須得到許可、并有人監視,佩戴供養防毒面具、安全繩、設置自動報警裝置;
三、在發現工友中毒時,應做好個體防護措施進行施救、不要急于進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人員進入必須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戴安全帶。
四、有可燃氣體或可燃性粉塵存在的作業現場,所有檢測儀器,電動工具,照明工具等,必須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要求的防爆型產品。
五、發現可能存在有毒氣體、可燃氣體時,檢測人員應同時使用有害氣體檢測儀表、可燃氣體測試儀等設備進行檢測。
所有水泥廠家都是安全生產責任的主體,必須嚴格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的規范。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每個水泥廠家應該隨時隨地捫心自問,本廠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位了沒有,惟有這樣,才能確保水泥制造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