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之所以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是因為不同企業之間存在的價差近200元/噸。參加協同的企業執行協同的自律協定,水泥限價供應,而不參加協同的企業不受自律協定的約束,可自行定價銷售。近200元/噸的差價對于下游經銷商和項目工程采購而言就不是少幾包水泥的事情了。一噸差200元,10噸差2000元,100噸20000元如此計算,一個項目下來就是“天壤之別“了。
前幾年整個水泥行業一片蕭條,遼寧地區的水泥價格較低,而相鄰的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水泥價格相對較高,遼寧地區的水泥企業便沿途北方,將水泥賣至整個東三省,甚至跨區域直達內蒙古部分地區。
水泥人網信息部數據顯示,近期遼寧部分地區的PO42.5散裝水泥協同企業的價格在460~480元/噸;而吉林地區的價格在530~550元/噸左右;黑龍江地區的價格在560~580元/噸;近100元/噸的差價,對于企業銷售而言有利可賺。但是協同企業被禁止跨區域銷售。
遼寧地區不協同的企業42.5散裝水泥的價格在300~310元/噸,與吉林、黑龍江地區的價差在200元/噸以上。如此誘人的利潤就有經銷商開始再次跨區域銷售水泥。相對低價的水泥再次遍布東三省。
因相鄰區域價格差相對較大,跨區域銷售現象頻頻發生,并不只在東三省才有。
水泥人網通訊員消息,棗莊地區小粉磨站企業的水泥已經發到曲阜中聯水泥“門口”了。32.5袋裝水泥到位價365元/噸,曲阜中聯水泥出廠價370元/噸。
一個是到位價,一個是出廠價。看起來只差5元/噸。細算起來不得不讓人驚訝。到位價通常是指,客戶買到自己手里的最終價格。水泥到位價=出廠價+運費+人工裝卸費用等。棗莊到曲阜走省道盤山路,運輸距離140公里左右,運費在40~50元/噸。
據了解山東棗莊市場以當地的中聯水泥、山水水泥和海螺水泥為主導,主導企業協同一致價格,差價在10-15元之間。主導企業控制著當地熟料市場,山東地區主導企業熟料價格一直保持在500元/噸左右。一則為擴大利潤額,二則為控制熟料銷售量。粉磨站企業為了生存,只能從境外購買熟料。越南地區熟料,到達日照港價格不足300元,到位價約380~360元/噸,為當地粉磨站企業熟料的主要來源。
當地一些小粉磨站企業價格雖低,但因其出貨量也相較低,對于主導企業不造成威脅。以海螺水泥為例,海螺水泥日出貨量約5000噸左右,小粉磨站日出貨量僅為1000噸左右。因本核心區域出貨量有限,為擴大銷量,故而選擇跨區域銷售,這或許是山東地區小粉磨站擴大銷量的無奈之舉。
同樣位于山東,濟寧地區、荷澤地區也是一片亂象。水泥人網通訊員消息稱,市場上出現一批低價水泥,到位價在320~330元/噸,按運距計算,出廠價約在270~275元噸。當地主導企業的到位價為360元/噸。到位價差在30~40元/噸。
水泥價格的不斷攀升,是否會打破未來水泥銷售半徑的限制,跨區銷售將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