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5月4日,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發布《關于2017年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的企業后處理工作情況的公告》,公布119批次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后處理情況。其中針對于此前曝光過的兩家不合格水泥產品處理結果一家為復查合格,另一家為處罰結案。具體情況如下:
2017年按照年初制定的監督抽查計劃,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共組織開展了4批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
抽查產品涉及輕工產品、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電工及材料、日用及紡織品、電子電器、機械及安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類、食品相關產品等8大類70種產品。共抽查全省1680家生產和經銷企業的2383批次產品,經檢驗,不合格樣品173批次,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7.3%。其中涉及陜西省生產企業的119批次產品不合格。
抽查的70種產品中,37種產品不合格,其生產企業涉及除商洛、楊凌示范區外的10個地市。
抽檢后,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下發了情況通報,按照省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公布了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企業名單,各地市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已依法組織開展抽查不合格產品企業后處理工作。
119批次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后處理情況中有52批次整改合格或整改復查合格、1批次產品整改復查不合格,正在處理中、27批次產品停產倒閉取締或已罰款結束、39批次產品正在復查中或整改復查中。
52批次整改合格或整改復查合格,其中水泥產品一例,整改復查情況如下:
27批次產品停產倒閉取締或已罰款結束名單中含一例水泥產品,詳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