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建華:
這40年間,無論是企業的產量、 產能、 還是效益、 廠容、廠貌、都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從此,中國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當時作為作為國企的江山水泥廠,就試探性的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毛建華回憶,1981年1月的一天,江山水泥廠的1600多位職工在表彰大會上,首次聽到了“企業利潤留成”這個概念,更讓職工們開心的是,多年沒變的收入也漲了。一般職工的工資從40多元到60多元,年底還多發了年貨。毛建華說,這一切的變化始于1979年9月省政府下發的一份文件,在這份文件里,江山水泥廠被列為全省首批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企業,擴權內容包括利潤留成、獎勵手段、產品銷售等自主決策權。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建華:
我們回去以后,都是大包小包拎回去,人家感覺到很羨慕。我當時也是小年輕,在廠里干勁十足,就覺得把這個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一樣, 從現在來看 ,這個就是我們改革的第一步。
毛建華說,從1982年到1989年期間,江山水泥廠不用國家投資,通過利潤提留、貸款等辦法,一口氣增添了多條新生產線,年產水泥從30萬噸提高到80多萬噸。這在當時,是工廠在產量方面質的飛躍。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建華:
就是從1982年到1989年 ,這短短的幾年里面, 我們一口氣自行設計, 自行建造了兩條生產線, 比原來的生產量翻了一番。 這里面沒用國家一分錢 ,從現在來看, 應該是改革的第二步。
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進入實質性階段。企業率先在全國建材行業進行改制,成為集水泥,電力,職業教育等為一體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有企業成功改制的范例。改制后的南方水泥公司,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先后投資3000萬元進行環保技改。現在公司在產量,效益,產品質量,以及廠區環境等方面,都位居國內行業前列。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建華 :
2000年以后,我們大量的去除了落后產能,增加了日產5000噸 ,2500噸的兩條生產線 。現在的兩條生產線的產量,就是以前6條生產線的15到20倍左右。
毛建華說,自己從18歲到現在,就一直在企業里干,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不光是自己工作的水泥廠,還有很多其他國企,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各方面的進步都很明顯。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建華:
改革開放40年,對我們衢州工業的利好是巨大的。無論是從衢州工業的規模來說,種類來說,還有員工的收入, 都是帶來了巨大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