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在水泥行業這個充分競爭的領域,一批老國企以可靠的產品質量、低位的產品價格,在改革發展創新轉型道路上攻堅克難,屢創佳績。其中,淮海中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海中聯”)40年改革發展創新轉型的歷程頗具代表性。
淮海中聯前身為淮海水泥廠,始建于1978年,與我國改革開放同齡,先后為部屬、省屬企業,歸口原國家建材局、江蘇省建材局管理,現為中央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國聯合水泥集團的骨干企業,是中國建材股份香港上市重要成員企業。
萬人建廠打硬仗
1978年,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由國家計委批準立項,淮海水泥廠作為國家“六五”期間重點工程建設中首批引進國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的企業,得到了國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
江蘇省委組成了以副省長為組長的淮海水泥廠建設領導小組,徐州地委組成了以地委常委為首的淮海水泥廠工程建設指揮部,15個設計單位、11個施工單位、54個協作單位,包括人武干部、鄉干部、基建民兵等上萬人建設大軍齊聚淮海大地,歷時11年,在一片荒蕪的山巒溝壑之間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水泥生產線。
這條全套設備從羅馬尼亞引進的日產3000噸新型干法回轉窯在當時被譽為“亞洲第一大回轉窯”,但整套設備在生產工藝設計、設備選型制造上存在先天不足,企業從建廠到投產及后續發展都充滿了艱難曲折。
1991年,在當時的國家建材局領導的支持下,企業開始籌劃對這條生產線實施技改,這是我國建材行業史無前例的國產化技術改造,技改歷時4個月并一舉取得成功。技改后,熟料產能達到日產3700噸,技改項目獲得了部、省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為我國建材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改革發展闖難關
與改革發展同齡的淮海水泥廠,自建廠以來與改革發展休戚相關。1995年12月,淮海水泥廠實行公司制改革,改制為江蘇巨龍水泥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3月,江蘇巨龍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加入中國建材集團,改制為由中國建材集團和徐州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9月,中國建材集團將股權轉讓給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同時江蘇巨龍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分立,設立中聯巨龍淮海水泥有限公司。2006年3月,中國建材集團在香港上市,中聯巨龍淮海水泥有限公司是重要上市成員企業。2006年12月,中聯巨龍淮海水泥有限公司更名為淮海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這期間,在上級主管單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企業主動適應市場經濟,改革社會化辦廠,逐步完成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成了主輔分離、做強主業一系列重要改革,把企業辦學等職能交還社會,對下屬三產二級公司實施民營化改制,經歷了改革的陣痛后迎來發展的春天,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尤其是融入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后,淮海中聯迅速步入快速發展通道。
做大做優做強
2001年融入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后,淮海中聯積極踐行中國建材集團企業文化,在中國建材集團、中國聯合水泥等上級單位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管理提升,技術升級,大步向前。
2003年,按照中國建材集團“引領行業整合,帶動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淮海中聯2#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技改項目開工奠基。在原羅馬尼亞老線的基礎上,自此開啟節能環保技術升級、擴大產能規模發展新篇章,分別于2004年、2009年技改建成了2#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1#日產4800噸熟料生產線及配套9M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其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是江蘇省首個實施的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于2005年在江蘇連云港、宿遷和安徽阜陽建成了3個粉磨站一期工程,于2009年完成各粉磨站二期工程,于2010年完成了年產98萬噸的3#水泥磨技改項目。
淮海中聯通過持續的節能減排技術升級,使企業產能規模提升的同時,單位產品煤耗、電耗及排放指標等關鍵技術指標大幅優化,較好地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有效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
創新轉型再發展
2013年前后,面對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生態環保呼聲越來越高的新形勢,在淮海中聯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寶友的帶領下,淮海人堅持解放思想,積極轉變思路,努力實現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對淮海中聯的希望和要求——淮海中聯要成為老企業改造的樣板。
在傳統水泥、熟料業務板塊上,淮海中聯不斷引進新技術,先后完成了一系列節能環保技術升級,以及“兩化融合”信息化生產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及熟料放散、磅房無人值守、環保指標在線監測系統的技術升級。通過技術升級,目前單位產品的煤耗、電耗等關鍵技術指標和生態環保指標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產業鏈延伸方面,淮海中聯積極探索綜合利用礦山廢棄石灰石,并以此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相繼建成了年產200萬噸、年產168萬噸骨料線及年產60萬噸制砂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商混業務板塊,淮海中聯3個分公司以聯營遷建的方式配置了商混攪拌站。至此,企業產能規模達到日產熟料10000噸、年產水泥880萬噸、年產骨料368萬噸,年余熱發電1億度。其產品品種涵蓋熟料、水泥、商混、骨料、制砂。水泥產品涵蓋普通、高端、低端水泥,涵蓋核電專用中熱、中抗水泥,高鐵用低堿水泥,高速高架緩凝水泥等。
生態環保方面,淮海中聯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大力打造現代化森林式生態工廠,近幾年投入數億元用于生態環保改造,先后完成了脫硫、脫硝、堆場封閉、收塵系統升級及徹底治理跑冒滴漏等環保技改項目。
淮海精神永不變
40年篳路藍縷、風雨征程,淮海人在改革開放旗幟引領下,艱苦奮斗、開拓創新,不斷攻堅克難,鍥而不舍推進改革發展創新轉型,讓老國企永葆青春活力。
回望過去,李寶友滿懷深情地表示:首先要感謝黨和政府,在科學發展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各級政府積極落實水泥行業產業政策,對企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其次是感謝歷屆老領導、歷代淮海人努力奮斗打下的堅實基礎;三是感謝中國建材集團、中國聯合水泥等上級單位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淮海精神激勵淮海人砥礪拼搏,百折不撓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創新轉型。淮海人始終身處市場競爭第一線,傳承淮海精神,永葆本色。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李寶友對淮海中聯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在中國建材集團、中國聯合水泥等上級單位和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深切關懷、大力支持下,淮海人過去把很多不可能做成了可能。我們要深懷感恩的心把淮海精神和淮海事業傳承下去,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努力把企業建設成為老國企改革發展創新轉型的標桿企業,腳踏實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傾注激情、奉獻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