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是水泥行業“濃墨重彩”的一年,當年無論南北,全國各地水泥均迎來高景氣,以上市公司為例,2011 年的盈利和ROE 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2014 年又是一個重點節點年,水泥總產量創了歷史新高,之后年份都沒再超過這一數值,當年水泥企業的盈利也不錯。
時間流轉到2017、2018 年,水泥企業的盈利再次迎來輝煌,不過和2011 年不同的是這次南方和北方地區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南方地區水泥企業盈利新高,而北方企業則遜色不少。
從南北地區“量”的分化看背后隱藏的供需秘密
從中期(3 年)和長期(6 年)數據來看,導致南北地區2017-2018 年和2011、2014 年盈利差異的主要直接原因是 “量”的分化,而其背后的供需邏輯是什么?
從人口視角看中長期需求變化:分區域來看2017 年相比2011年、2017 年相比2014 年的需求變化。可以看到和上市公司相對應的情況,華北、東北地區需求下滑明顯;西南地區需求增長最好,華南也有一定的增長;從中長期來看,人口流動決定了區域需求變化,華南和華東是人口凈流入主要地區,這是其水泥需求(GDP 也是如此)表現較好的最根本原因,東北是人口凈流出主要地區,其水泥需求(GDP 也是如此)表現最差;預計這一趨勢未來仍將持續。
從錯峰停產視角看中短期供給影響:產量數據既可以理解為“需求”(越長期視角越接近于代表需求),也可以理解為“供給”(越短期視角越接近于代表供給),從中短期來看,這輪周期最大的不一樣來自供給側收縮(供給側改革),水泥行業主要體現為北方十五省錯峰生產,導致行業整體供給收縮,由于供給收縮主要是北方地區做的貢獻(當然導致北方十五省錯峰生產也是區域自救,主要原因源自2010 年以來北方地區新增產能投放過多,帶來產能嚴重過剩),使得南北方之間利潤重新分配,南方地區“量”損失較小,從而“盈利”更加受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這輪周期里海螺、華潤的彈性最大。
需求韌性強、邊際供給繼續收緊,3 季度有望淡季不淡
從2018 年以來的高頻數據來看,首先,需求端保持較強的韌性,尤其是西南、華南需求表現較好,華東地區需求也較平穩,地產低庫存態勢使得地產端需求波動減弱;其次,在高水泥價格、高ROE 的情況下,行業供給仍保持邊際收縮態勢,錯峰生產、環保停產和協同停產,預計2018 年前三季度行業供給收縮比2017 年同期更大;再次,由于需求平穩+供給收縮,行業動態供需關系的庫容比數據一直在絕對值較低水平,水泥價格保持高位震蕩。綜合供需關系和庫容比數據,3 季度大概率呈現淡季不淡的局面。
淡季不淡,預期差迎來修復窗口
站在供需結構分析角度,展望2018 年3 季度,我們認為3 季度大概率淡季不淡(需求平穩+供給收縮+庫容比低位),南方地區水泥公司全年盈利有望繼續超預期。
來源:中財網
近幾年水泥行業寡頭格局已經形成,行業內大面積錯峰停產將是常態,而一部分先知先覺的水泥企業卻把目光投到砂石骨料與混凝土行業。獨創的“五位一體”的生產模式,邢臺中聯建材示范園2018年再投資7.5億元(總投資12.5億),通過水泥人網平臺報名的前100名企事業單位于6月28日可免費參觀學習,讓您明白如何規避發展砂石骨料與混凝土行業的“陷阱”,建立水泥生產中的智能化、低能耗、高效率的一體化“智慧工廠”。
聯系人:
張蘭:18910037609
馬曉霞:1891003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