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合肥五成商品混凝土來自淝河鎮
昨日,記者從會上獲悉,淝河片區聚集大量混凝土企業源自2006年合肥掀起的“大建設”熱潮。可以說,他們曾是合肥“大建設”的“功臣”。
會上介紹,當時,因為擁有發達的水路運輸,淝河鎮義不容辭地承接起了合肥混凝土產業轉移的使命,成為了當時合肥最大的砂石貨場和混凝土攪拌站集聚地。最高峰時,淝河鎮域內曾聚集了包括水穩、瀝青、混凝土等產業在內共40余家企業,全市砂石用量的70%、商品混凝土產量的50%來自淝河鎮,為合肥大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卻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
搬遷是居民的心聲
“自從攪拌站來了后,這里環境遭到很大破壞。”一提到攪拌站,在淝河鎮衛鄉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吳德煌就打開了話匣子。“好在這幾年來,這里的混凝土攪拌站已經在陸續拆除和搬遷了。尤其是去年年底,那么大的新港砂石貨運碼頭都永久關停了。你看,原本‘灰頭土臉’的巢湖南路都變得干凈多了。”
混凝土企業的搬遷不僅僅是廣大淝河群眾的心聲,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2005年,胡鳳芝的攪拌站在淝河鎮落地。十多年來,她親眼見證了攪拌站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巨大影響。“說實話,我們建的攪拌站產生了很多粉塵。現在雖然采取了許多應對措施,卻還是不能根治環境污染問題。搬遷損失肯定會有,但無論是從支持片區發展來說,還是從企業的長遠來看,我們都會主動搬。”她告訴記者,目前已經簽訂了搬遷協議,新廠未來將是環保綠色的,“新廠是全封閉的,工廠化的,根本看不見揚塵。”
淝河片區將形成新的城市空間布局
經過多方努力,截至6月29日下午,其中13家混凝土企業已簽訂了搬遷協議,剩下混凝土企業的搬遷協議簽訂工作將于近期全部完成。接下來,淝河鎮將繼續全力推進混凝土企業搬遷,做好剩余企業搬遷動員和服務工作,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協調好企業外遷,力爭打響藍天保衛戰,早日完成混凝土企業搬遷。
根據規劃,未來淝河片區最終要形成“四軸線、三組團、一中心”的城市空間布局:四軸線即南淝河水岸景觀休閑軸線、上海路城市景觀軸線、龍川路商務總部軸線和淝河生態公園高鐵生態廊道軸線;三組團即沿東流路都市活力街區組團、沿龍川路新興產業社區組團和沿南淝河水岸風情小鎮組團;一中心即淝河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