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南陽中聯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時刻牢記自己作為國企所應履行的社會責任,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馬新工藝,應用新材料,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環保管控,拓展綠色產業,既守護了碧水藍天,也實現了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一直以來,南陽中聯從企業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規劃環保工作,堅持生產設備與環保設備的“三同時”制度,將環保工作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去開展,相繼投入充足資金對入窯喂料系統進行改造,采用節能環保的TSCL轉子秤;對原料磨入磨系統進行改造,增設節能環保的板鏈鎖風裝置;推廣應用脫氮脫硝等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創新環保技術,設計移動收塵設備,購置抑塵車;改造升級窯頭窯尾環保設施等,各項環保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在實際生產中,推廣工業固體廢棄物來代替傳統礦物原料,降低水泥制造成本。如在生料制備過程中采用鋼廠廢棄熔渣,鋼渣進行配料;在水泥制成中采用電廠粉煤灰,脫硫石膏等進行配料,使用這些工業廢渣產品不僅可以使其它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得到科學合理有效的利用,并解決了這些工業廢棄物所帶來的環境問題,還可以享受到水泥生產使用工業廢渣產品免稅的優惠政策。通過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利用工業廢渣,使自然資源--工業產品--再生資源的整體循環經濟,完成了循環經濟的閉環運動。
做實黨建就是增強凝聚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此,南陽中聯有著清醒的認識,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森多次強調,南陽中聯必須扛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政治責任,并多次召開環保專題會,研究部署企業環保工作,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切切實實地認識到環境就是效益,環保就是競爭力,立足長遠,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抓好環保工作。
2018年以來,南陽中聯進一步完善環保管理體系,推進環保工作精細化管理,開展環保工作的精細化專項檢查,繼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脫硫提標改造,開展包裝發貨系統升級改造,在原來一卡通水泥發貨系統基礎上,又上馬原材料購進一卡通系統,深入推進揚塵、噪音治理,改善現場作業環境,不斷提升環保管理和清潔化生產水平。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和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水泥行業面臨更為嚴格的限值排放要求。從重金投入環保呵護生態環境,到綠化、美化打造花園式工廠,南陽中聯人深植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減排、降耗、抑塵、降噪、增綠,傾心打造綠色工廠,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構筑了綠色屏障。
在5月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了生態建設的六項重要原則,明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也為企業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南陽中聯人將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以昂揚向上的朝氣、創新克難的勇氣、走在前列的豪氣、苦干實干的銳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推進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協同共進,繪就企業綠色發展新畫卷,托起企業的“綠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