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曾經是“禁區”,現在褪去神秘色彩,大廈林立,未來更會落成采取新通關模式的青茂口岸,為青洲面貌添上新的一筆。
過去的青洲是四面環海小島,島上樹木成林,故昔日葡人稱之“綠色島嶼”(Ilha Verde),華人亦以意為海島的“洲”稱之。
這個青翠小島,一直是吸引詩人流連的勝地。當時青洲與蓮峰廟之間有載客小艇往還,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詩人吳漁山經常到青洲,并有詩云:“一發青洲斷海中,四圍蒼翠有涼風。”
清朝乾隆期間,擔任澳門同知、與張汝霖合著《澳門紀畧》的詩人印光任,把青洲選入“澳門十景”,名為“青洲煙雨”,以律詩贊美青洲比湖南的大河大湖還要優美:“海天多氣象,煙雨得青洲……景比瀟湘勝,何人遠倚樓。”后來清代著名詩人丘逢甲賦有:“倚樓忽作蓬瀛想,一角青洲出海心。”
1886年,葡人在青洲租地予英國人興建中國首間水泥工廠—青洲水泥廠,工廠又稱“青洲英泥”,它不但是澳門當時最大的工廠,也是中國水泥工業的鼻祖。 3年后,葡人開辟了海堤(今青洲大馬路),連接青洲與澳門半島,青洲遂成青洲山。這間水泥廠已經遷到內地,廠名亦留有青洲二字。
來源:澳門新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