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6月20日,記者一行采訪途中,沿G108國道前行,正值中午時分走到陜西省韓城市龍門鎮陽山莊村附近,小商店、小飯館應有盡有,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
遠遠的看到前方在綠樹掩映下有一家水泥企業,兩條水泥熟料生產線,一條像是已經停產,而另一條卻又像剛剛新建起來,幾座塔吊還矗立在現場。
這是怎么回事?出于記者的職業敏感,記者一行決定去這家企業看看。企業的大門緊臨國道,單位名稱為韓城韓禹建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在現場轉了一圈,發現企業沒有完全封閉,院墻斷斷續續,可以直接進到施工現場。預熱器、水泥窯、電收塵、均化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設備安裝趨于收尾,但施工現場還是一片混亂,整體處于停工狀態。
記者一行在施工現場看到,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建有兩條水泥熟料生產線,一條老的日產2500噸的熟料生產線已經停產,設備外表銹跡斑斑;緊挨著老線又新建一條生產線。
施工現場看不到一個工人在工作,塔吊也閑置在一旁。記者一行踏著塵土,終于找到了企業辦公樓,記者在這里見到了該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和保安負責人,他們對記者的來訪很是吃驚,警惕性很高地問:“你們是哪里的,干什么來了?”“我們是《中國建材報》社的記者,是想了解一下你們企業這兩條生產線的情況。”
他們說:“目前,老生產線已經停產了,主要是因為礦山正在接受環保督查,沒有原料進行生產。新的生產線建設停工是因為資金遇到了問題。”
記者繼續追問:“新的生產線是否有相關的審批手續呢?”他們支支吾吾:“這些我們都不清楚,老板最清楚。但是老板現在不在公司。”記者見問不出什么情況,只能將電話留給他們,希望他們的老板能夠接受電話采訪。
走出企業,記者大致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發現離企業大約30米遠就有當地村民居住。于是走訪了幾位當地的村民。他們說,這家企業的老生產線已經生產很多年了,同時,又新建了一條生產線,已經施工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據說,先前的老板看水泥生意好,停掉了原有的生產線,建設一條更大的生產線,因資金不足轉賣給了現在的老板,現在的老板是韓城房地產商,很有背景,但前不久也傳說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停工。
為弄清該企業新建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記者從另外的渠道了解到,韓城市發改委2017年6月1日就該企業新建項目下發過備案通知。
內容是“韓城市發展和改革委會員關于《韓城韓禹建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及城市污泥項目備案的通知》(韓發改發[2017]160號)”。建設性質:新建。建設地址:韓城市龍門鎮。
建設規模及內容:采用水泥新型干法預分解技術中的原料處置和高溫煅燒技術,把垃圾和污泥送至可燃物入熟料燒成系統,不可燃物入原料粉磨系統,通過分選、接納系統、除臭、滲濾液處置、除氯等工藝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及污泥生產線,配套建設電氣、給排水等輔助設備。
6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韓城市發展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說明來意后,一位工作人員給予記者的回答含糊不清,“這家企業的在建項目我們了解不多,就在前不久工信局專門就該項目給市政府遞交了一個報告,相關領導也給了建議該在建項目拆除的批示。
具體情況,你們還是去咨詢一下韓城工信局楊XX同志吧。”這位工作人員說。
從記者在該項目現場施工的情況看,有了更多的疑問。
該項目對水泥窯系統(預熱器、水泥窯、冷卻機等)以及粉磨系統都進行了更新改造,是否涉嫌提高水泥熟料產能,涉嫌違反《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有關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等有關精神;涉嫌違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關于壓減過剩產能有關精神。
34號文件明確要求“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險廢物、電石渣等固廢伴生水泥項目,必須依托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進行不擴產能的改造。”
“嚴防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這些問題需要記者進一步調查,核實清楚才能得出答案。
于是,記者一行立即趕往韓城市工信局。經了解,楊某某為韓城市工信局的一位科長。不巧的是,楊某某外出調研,另外一位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一行。據他向記者透露,工信局就該條在建熟料生產線已經三次下發停工通知,并索要相關審批手續,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回復。對于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這位同事均無法回答,記者只得留下電話,先行離開。
當天下午6點,韓城市工信局楊某某給記者打來了電話。他告訴記者,大概是去年冬天,工信局到該企業例行環保檢查,發現有項目施工行為,當即請企業提供立項審批手續,但企業一直不能提供,也見不到該公司法人。
工信局先后共下達三次整改通知單,并要求企業按照政策自行拆除,但至今未果。“工信局下一步的處理意見是什么呢?”對于記者的提問,楊某某深表無奈。
至此,記者對韓城韓禹礦業在建熟料生產線的調查告一段落,調查情況的指向令記者啼笑皆非,對于該項目到底是否違規,我們不好妄下結論。事實是,該生產線從動土至今一年多時間,韓城市政府多個部門也一直處于調查階段,面對記者核實情況竟然對該項目是否手續齊全都不能理直氣壯地給一個明確的答復;
當地政府部門面對韓城礦業公司不能提供立項及相關手續而建設水泥生產線的事實只能采取無奈的態度。可見,該條水泥生產線的背后還有更多情況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本報也將持續關注并報道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