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不僅把525水泥的年產量做到了10萬噸,能耗也比同行低不少。在這里,生產一噸水泥的耗電量,比國家標準要低15%以上。全年下來,這家企業節約的電能,相當于3000個家庭一年的用量。
產品品質提升,能耗反而降低了,一升一降,恰好反映出企業發展的高質量。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幾年的利潤全部投入到技術和工藝改進
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新橋介紹,水泥的生產過程和白酒差不多,先要生產“原酒”,也就是一種被稱為熟料的顆粒物,然后和混合材“勾兌”,一起磨成粉。
由石灰石、含鐵和硅的原料經過高溫煅燒而成的熟料,質量好不好,除配料和煅燒外,在篦冷機一段的冷卻速度也是關鍵。窯內煅燒溫度高達1500度,最終出窯的熟料僅有100度,緩慢冷卻,不僅會降低熟料強度,同時,熱量損失越嚴重,后期發電的效能越低。
2011年,中國建材旗下的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收購位于銅梁的這家民營水泥廠時,其技術和環保水平尚處于行業中下水平。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行,通過技術改進和管理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2016年,在銅梁區質監局的指導下,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開始推行精細化管理,試圖以此為契機,探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精細化管理,源于日本豐田的精益生產,其硬件基礎,是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合理的生產流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該公司先后累計投入1億多元,進行大刀闊斧的技術和工藝改進。
1億多元是個什么概念?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利潤總額是3500萬元。換言之,這家企業幾乎把幾年來的利潤,全部投入到了技術和工藝改進。
例如,在上面說到的水泥熟料生產車間,他們通過對流水線上幾個關鍵環節的鼓風機進行技術改造后,熱傳導效率大大提升,熟料冷卻速度快了近四分之一,熟料強度提高了近兩個兆帕,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熟料“勾兌”更多的混合材,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讓生產成本降低了至少兩個百分點。
類似的工藝技術改進,又如為水泥磨系統配套輥壓機預粉磨,設備臺產(一種生產效率指標)從75噸/時提高至130噸/時,產量提高了80%,噸水泥工序電耗由42度下降到了34度;對余熱發電抽真空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冷凝器真空度,每噸熟料的發電量從31.2度提高至34.6度。
以近乎苛刻的手段控制上游原料質量
如果把技術和工藝改進理解為提供了一口好鍋,那么鍋里煮出來的飯菜好不好吃,可能更取決于食材。像水泥這樣的重化工行業,產品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決定的。水泥成本的60%來自上游原材料,其中煤炭占40%,石灰石等礦石占20%左右。這幾種主要原料質量不好,下游根本沒法燒出好水泥。
例如,煤炭中的煤矸石,同樣黑不溜秋,“長相”和煤炭差不多,但發熱值不到煤炭的10%。如果原料沒有控制好,煤矸石多了,燒煤的溫度始終上不去,窯中的熟料就不會有充分的化學反應,強度就很難達標。
以近乎苛刻的手段控制上游原料質量,是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精細化管理的另一舉措。蔣新橋介紹,近一兩年,他們陸續淘汰了此前的全部中間商,直接邀請原料廠家,每個月舉行一次招投標會。此舉不僅縮減了供應環節,降低了原料成本,更大的價值,是相當于不斷地投放管理“鯰魚”,打破各個方面的惰性,并規避內外勾結、共同造假等不良行為給產品質量帶來的隱患。
選定煤炭供貨廠家,工作并沒有結束。公司要派員到對方的礦上去看,并進行相關指標檢驗,然后監督裝車并進行鉛封,以此來防止運輸過程中“掉包”或摻假。
運輸貨物的鉛封是個啥概念?重慶通過中歐班列(重慶)發往歐洲的筆電產品,均通過貨柜鉛封的方法來確保貨物安全。但一個貨柜的筆電產品貨值數百萬美元,從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運費在6000美元左右。煤炭的單價最貴不過每噸千余元,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鉛封煤炭,足見其管理的精細。
在本地采購石灰石,程序同樣嚴苛。按照要求,中標的石礦,山崖上開采形成的巨大斷面上,必須挖出若干臺面,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化驗員會親自爬上臺面,不定期地對石灰石的鈣、鎂含量進行測量,一旦發現不達標,會要求立即停止供貨。
用制度的力量讓每個人都成為“質量官”
產品質量好不好,歸根結底要靠人,尤其要靠一線工人的“手上功夫”。強化工人的質量意識,不少企業的做法是在車間里四處張貼標語,反復宣講“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重視產品質量”等等。
不過,銅梁這家水泥企業的車間里,并沒有這樣的口號。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加務實的規章制度。“空洞的宣講很難入腦入心,因為沒有同員工的利益關聯起來,重視產品質量難以得到獎勵,不重視質量甚至弄虛作假,也不一定被處罰。”蔣新橋說,精細化管理的本質,是要把企業的計劃、目標逐一分解量化為具體的數字、程序、責任,使每一項工作內容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說得準,每一個問題都有專人負責。
一套怎樣的規章制度,可以把質量責任落實到人?以《生產現場質量考核明細表》為例,重慶日報記者注意到,它總共劃分了34個考核項目,囊括了水泥行業生產作業的全流程。每個項目的考核內容,是對違規操作過程簡單明了的描述,比如:進廠石灰石,未經允許,亂倒堆場。
考核有明確的責任單位,每一個不當行為或者違規操作,也都有具體的處罰金額。
據介紹,這份考核表中對水泥生產流程中可能出現的違規操作,全部實行了量化處罰,其中最低的處罰額僅僅2元,足見其管理之細。有處罰,還得有獎勵。例如,發現并舉報上述“亂倒堆場”者,將得到50元獎勵。質量考核的對象,不止于一線工人。每個管理處室的每個管理崗位,都有相對應的質量考核細則。換言之,工人違規操作,他的車間主任、部門主管乃至分管領導,都可能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自下而上的“連坐”制度設計,將銅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每個人都成為“質量官”,用制度的力量真正調動起員工對質量管理的責任心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