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為化解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同時避免水泥熟料生產排放與取暖鍋爐排放疊加,減輕采暖期大氣污染,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蒙東地區在內的泛東北地區,都于2018年10月至11月,陸續由工信部門以及環保部門聯合發布水泥熟料企業錯峰生產的通知。其中,吉林省要求省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含利用電石渣生產熟料的企業)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全面實行錯峰生產,黑龍江省規定自2018年10月20日至2019年4月20日境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含利用電石渣生產熟料的企業)全面實行錯峰生產,遼寧省要求自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省內所有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原則上都應進行錯峰生產。其中大連地區停窯錯峰時間自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4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要求境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包括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熟料的生產線都應進行錯峰生產,其中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四盟市的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原則上從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4月15日全面實行錯峰生產,其他地區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原則上自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全面實行錯峰生產。
除此之外,各省還個性化地針對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產生活垃圾及有害廢棄物等任務的生產線進行調整,例如可以不進行錯峰,但要適當降低水泥生產負荷等。
但是泛東北地區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遼寧省部分企業拒不執行錯峰生產。根據吉黑兩省水泥協會實際調查,遼寧省水泥企業在當地工信廳、環保廳出臺錯峰生產政策后,部分企業(目前共有14家)拒不執行該政策,在行業內造成了惡劣的影響,該文認為“拒不執行國家政策的企業嚴重侵害執行國家政策企業的利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如此營商環境,何談東北振興。”同時該文提出“遼寧省2010年產能為3700萬噸,目前產能5400萬噸,國家產能置換政策出臺后,該省新增產能如此巨大,產能從何而來。”該文重申“錯峰生產政策是國家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出臺的正確決策,近幾年對化解產能過剩、平衡產需矛盾、減輕環境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企業打著各種理由、不認真執行的行為,是對相關國家政策嚴重的違背。
為此,吉林省水泥協會、黑龍江省水泥協會強烈要求:“第一,堅決制止遼寧省水泥企業拒不執行錯峰生產政策行為,對目前違規企業加入失信企業名單,不允許參與重點項目招標。保障認真執行國家政策企業的合法權益。第二,對當地工信環保部門執行該項工作失職人員追究責任,嚴厲查處,保障國家政策的執行到位。尤其對給予違規企業制定差異化政策的地方政府更要深究。第三,如果遼寧省繼續放任,吉林省、黑龍江省水泥企業將于5日內全部開窯,以保證認真執行政策的水泥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