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京津冀:北方最重要的水泥市場,供給側已有顯著改觀。泛京津冀因需求持續下滑激化供需矛盾,景氣自2011年以來多年跑輸全國。2016年后供給側已有明顯改觀,錯峰生產、環保政策持續嚴格化,產量限制緩解供需矛盾,加之金隅冀東整合優化區域格局,奠定中期景氣的基礎。我們判斷中期環保力度不改,新一輪“差異化”政策導向更有利于優質大型企業。
需求等待風來:京津冀藍圖展開,中期水泥需求有望持續增長。京津冀城市群是兩大國家戰略的重疊區。規劃綱要明確交通建設先行,疊加基建補短板政策導向,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實施。注冊金額200億元的“雄安債”日前成功發行首期,資金保障強化,1-10月河北交運、倉儲和郵政投資增速已加快至27%。當前京津冀在交通路網密度以及城市化率均大幅落后長三角,中長期需求潛力大,我們測算中期年均水泥需求量有望達到1.2億噸,產能利用率有望恢復到70%,供需關系明顯改善。
量價回升下業績彈性可觀,估值仍處底部區域。中期京津冀水泥市場景氣有望持續向上,公司有望迎來量價齊升,以及產能利用率提升帶來的成本下降空間,業績彈性可觀。中性假設下2019年歸母凈利潤有望達到24.5億元。當前ROE已經有明顯修復,但縱向、橫向比較,PB估值均處底部。
投資建議:京津冀供需格局大幅改善,需求增長空間較大,基建驅動下區域量價有望持續上升。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69億元、24.50億元和28.67億元,對應EPS分別為1.16、1.82和2.13元,11月28日收盤價對應市盈率10.1、6.5和5.5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政策反復、行業供給超預期放松、市場競爭格局惡化風險、假設局限性導致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