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水泥廠年生產袋裝水泥約30 萬噸,每一包水泥都通過裝車工的雙手和肩膀一袋一袋搬運到貨車上,通過卡車、火車等運輸工具銷至全國各地,廣泛用于鐵路、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和高層建筑的建設。
這是一份繁重、艱苦的工作,但卻是他們養活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搬水泥靠的是力氣,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飽經滄桑的年長者,指甲都黑乎乎的,因為常年用力抓握水泥袋,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手都被水泥袋子“割”得傷痕累累,這些傷口一到冬天就會裂開,并且一沾到水泥的灰塵就會刺痛。但即便是冬天手上的傷口會被刺痛,他們也更喜歡冬天,因為常年戴著口罩或面罩,夏天的炎熱容易令人中暑,酷暑加上滾燙的水泥——“那熱,我們真沒辦法跟你說清楚,反正如果你戴著皮手套或穿著靴子工作,里面的汗都能倒出兩杯子來。”
攝影師要與被拍攝者處在同樣的位置和姿態,才能真正感知他們的生活,對于這種熱,我感同身受。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崛起、企業的發展,手工重產業逐步被機械化取代,2007年水泥廠終于安裝了直裝機,通過皮帶運輸裝車,生產效益大大提高了,而他們也因此成了水泥廠里最后的裝車工。
▲2004年6月,灑進倉門的陽光,更清晰地映射出庫房里彌漫的粉塵。
▲2006年4月,裝車工正在水泥倉前為一輛散裝水泥罐車裝車。
▲1993年6月,多年去現場拍攝,我和裝車工們也熟識了。有次在勞動間隙和他們閑聊之后,我拍下了這幅唯一擺拍的珍貴影像,他們是令我從心底感動和敬佩的水泥漢子!也是我攝影生涯中最親近的勞動者!
▲2005年7月,每個小推車上要裝載半噸重的水泥,往返搬運到外運的大貨車上。
▲2013年3月,水泥廠的立窯生產因城市環保的要求,結束了建廠35年的歷史,正在進行關停拆除。
▲2000年7月,夏天裸著上身干活是常態,這是工間小憩,他們把防塵罩摘下透口氣。
▲2003年5月,這位54歲的工人,為了生計還像年輕人一樣干這樣的重體力勞動。他見我鏡頭對著他,眼神瞬間有些疑惑。
▲2005年8月,從一個個裸身上的粉塵和口鼻上的防護罩,你就會想象到勞動強度和環境對他們的侵蝕。
來源:齊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