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長在羅浮山下的博羅人,市工商聯(總商會)名譽會長、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吳國強勇立改革開放潮頭,21年來,勇于探索,大膽創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壯大和擦亮“羅浮山水泥”牌子,將一個原來年產只有36萬噸的小型水泥企業,打造成為一個年產1000萬噸的水泥王國,成為全國純水泥粉磨站產能最大的企業集團。
在吳國強這位出色“羅浮山水泥匠人”的手里,“羅浮山水泥”已像羅浮山一樣頂天立地,以超群品質,托起廣廈千萬間。最近幾年,吳國強又以水泥行業為根基,穩步涉足金融、教育、房產等行業,帶領羅浮山水泥集團往多元化發展邁進。
承包水泥廠踏出創業第一步
1979年,懷著家國夢想的吳國強負笈到廣州上中專,所讀專業是機械制造。198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博羅縣水泥一廠上班。憑借精湛的業務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實干精神,只短短2年內,吳國強就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升為生產技術股副股長,1985年,又升任管理生產技術的副廠長。1987年,吳國強調到博羅縣水泥二廠任生產技術副廠長。
1998年,時年35歲的吳國強租賃經營博羅縣洲際建材有限公司(原博羅縣水泥二廠)年產16萬噸規模和年產20萬噸規模的機立窯水泥生產線,創辦惠州市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和博羅縣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這是羅浮山水泥集團的前身。
多年后,吳國強回憶年輕時的經歷感慨地說,“學習機械制造專業的我被分配到水泥廠之前,期待能得到更高的發展平臺。然而,到了車間,一摸機械,我就開始進入角色。隨著工作的深入,就慢慢愛上了這個行業。我的青春奉獻在這里,汗水流在這里,就更舍不得離開這個行業了。”
“羅浮山牌”水泥始于1975年,是消費者心目中的名牌產品。她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在后來的市場經濟中,由于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度面臨生存危機。
吳國強賦予“羅浮山牌”水泥全新的起點,注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是樂趣和熱情,第二要素是技藝過硬,第三要素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最重要的要素是敬業守信、責任擔當。”
吳國強立志要做一位出色的“羅浮山水泥匠人”。他背負起將該品牌重振聲威的使命,帶領羅浮山水泥人逆流而上、勇于拼搏。
成為全國純水泥粉磨站產能最大企業
租賃初期,由于水泥行業處于低谷時期,公司運作相當艱辛,時任總經理的吳國強大膽改革,打破大鍋飯體制,健全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一場針對企業的創新、改革由此拉開序幕。在公司管理團隊的努力下,經過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提高了產質量、降低了能耗、扭虧為盈,使租賃經營前只有年產36萬噸的水泥生產線發展改造成年產8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為下一步的穩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水泥產業是高耗能產業,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一定要走節能減排之路、實現綠色發展才能長久。”吳國強深諳,作為傳統的高耗能產業,只有創新發展,實現科技、環保等方面融合發展,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從2003年起,公司逐步轉型升級,由立窯工藝向旋窯工藝轉型,淘汰落后的6條立窯生產線。僅在2003年,公司就投資1.1億元在博羅縣泰美鎮建設年產100萬噸的旋窯水泥粉磨站,是當時廣東省第三個年產100萬噸的粉磨站。此后的8年間,先后打造了公莊、園洲、潼湖、新圩等共5個水泥生產基地,年產突破1000萬噸,成為全國純水泥粉磨站產能最大的企業集團。
經過不斷革新,如今,羅浮山水泥集團采用國內先進成熟的技術進行生產,大量使用脫硫石膏粉、鐵合金爐渣等工業廢渣,摻入量超30%,節約了資源,消化了大量工業廢渣,形成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多贏局面。
立窯時期,一個水泥廠里有近千人,投料、裝運、包裝等環節都離不開人,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過技改,年產260萬噸的水泥企業只需130多人,而且能耗較低,環保效率提升,生產線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羅浮山水泥集團所生產的“羅浮山牌”旋窯水泥,質量上乘,產品質量處于廣東省水泥質量的先進行列,產銷量名列廣東省前十,遠銷深圳、惠州、汕尾、河源、東莞、增城等地區,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和信賴,于2015年6月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讓每一名員工都有價值
創新不僅是技術的創新,還有管理的創新。
精益管理是羅浮山水泥集團管理模式的核心。吳國強介紹,近年來,該集團以學標桿為切入點,以對標管理和整頓、整理、清掃、清潔、節約、學習、安全、素養“8S”管理為載體,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員工士氣,消除安全隱患、節約成本和時間。2011年起,集團總部及下屬5間水泥廠組成的檢查團實施“對標管理”考核評分制度,對各廠生產、財務、化驗等方面按月、按季度進行考核與評比,使整個集團處于降能耗、增質量的對比氛圍,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吳國強認為,企業要重視“三力”,即向心力、凝聚力和親和力;企業家要做到“三寬”,即對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因為成功的意義就是讓每個員工感動快樂,讓每一名員工感到自己在廠里有價值。
因此,羅浮山水泥集團通過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施良好的員工激勵機制和人性化管理舉措,能夠使員工各盡其才。集團領導班子團結進取,員工勤奮敬業。團結、務實、創新高效的團隊,為集團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羅浮山水泥集團還十分注重學習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成果,不斷提高管理層的管理水平。
向產業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堅實邁步
羅浮山水泥集團深深扎根博羅大地,2017年年初,羅浮山水泥集團總部大廈在博羅縣城啟用,成為博羅一道亮麗風景線,增強每一位羅浮山水泥人對未來的信心和雄心,也為羅浮山水泥事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
實際上,近年來,在吳國強的帶領下,羅浮山水泥集團不僅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建材產品供應商,同時還開始涉足混凝土攪拌站、金融投資、房地產、教育等領域,如集團成為博羅農商銀行最大的法人股東;與惠州一中合作、投資3.5億元建設興辦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
對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吳國強傾注了不少心血。“教育畢竟是公益性大于產業性,要著眼于長遠發展。辦學校不同于辦企業,它更多的是公益事業,只能是低回報的長線投資,不能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有強烈責任感,有長遠眼光,不求短期利益,對學生和社會負責是我辦學校的最終追求。”他將該校的建設作為一件公益事業來看待,這與他熾熱的家鄉情懷割裂不開。多年來,吳國強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帶領企業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吳國強及羅浮山水泥集團用于捐資助教、抗震救災、扶貧濟困、修路建校、學校改造等方面的捐款達2654多萬元。
占地近百畝、提供4000多個學位的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已于今年9月開學。吳國強說,“我認為建學校很有價值,這是集團一個長遠的投資,是世代相傳的事業,同時又是造福博羅人民的好事。”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刻,年過半百的吳國強內心充滿著對時代和家鄉的感恩。“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惠州和博羅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我們是沒辦法走到今天的。”
面對未來,吳國強充滿憧憬,就像他剛踏入水泥行業時的步履一樣,內心篤定,腳步踏實,羅浮山水泥集團將通過轉方式,調結構,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產業鏈,以水泥生產為主業,以混凝土生產和金融投資為輔助,向產業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