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107個全國性改革典型中,收錄了中國建材集團重組混改和創新轉型的2個小故事。攝制組今年年中到集團本部、北新建材、南方水泥、凱盛科技等單位采訪拍攝,宋志平董事長等接受了專訪。第八集《知識改變命運》中播出了集團創新轉型的故事。
小編帶您一起回顧精彩節目↓
這一集大片主要圍繞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人才和技術的快速發展進行講述。重點介紹了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借助體制創新,成功推動科技進步、成果轉化和企業發展的故事。以蚌埠院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的生產為開頭,采訪了蚌埠院院長彭壽,引出了蚌埠院通過體制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的典型事例。
>>視頻文字實錄
支撐起中國科技騰飛的,不僅是人才,還有體制。40年間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發展一次次松綁、一次次助力。
厚度只有0.12毫米,世界上最薄的玻璃。正在這間工廠生產,它將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的顯示屏。
彭壽:六年才拿出這樣0.12(毫米)玻璃。這個超薄玻璃,如果從工藝技術角度上來說,三十多年一直圍繞這塊研究。
憑借數十項自主技術和品類齊全的產品線,這家研究院做著全世界的生意。
彭壽:從只有5000萬銷售收入,現在做到220億銷售收入,因為是用科技創新來做事。
快速研發并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產品的秘密,在于“廠所合一”的體質保障,工廠就是研究院的下屬企業。為了解決大量科研成果,在實驗室里“沉睡”的問題,1985年、1999年,國家兩次推進科研院所轉制,要求科技創新面向市場、服務經濟,彭壽都經歷了。
彭壽:到2000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走向市場化了。2013年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的主體在企業,支持我們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前重點實驗室只給大學,我們企業不可能有的。國家 “十三五”重大專項,兩個最大的項目,一個(就)是玻璃基材料的研發。
這些黑色的玻璃,被稱為“掛在墻上的油田”,是彭壽他們的最新成果。學名叫“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如果用作建筑外壁,未來這個基地每年能提供4億度的發電量。
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研究人員可以以專利、技術入股,這里的員工,平均每年的收入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長。最近五年,他們的研究成果又增加了10余項。
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
作為國企改革的標桿,小編帶你了解一下我們的創新改革之路……
中國建材集團創新改革之路
此次攝制組采景拍攝的是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凱盛科技,昨天節目播出后廣受好評,受到熱議。今天小料也帶您把凱盛科技在玻璃平臺通過優化資源、整合并購和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進行梳理歸納。
2003年,宋志平董事長到蚌埠院考察
2003年,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第一次到集團所屬蚌埠院考察,提出科研院所向“集成化、產業化(裝備化)、工程化、國際化”轉型。當年蚌埠院的一次經營工作會議上,身為院長的彭壽和他的團隊確定了打造“凱盛”品牌的夢想,并開始了孜孜不倦、奮斗不息的歷程。
2014年,凱盛科技成立
2014年12月,集團以原有的平板玻璃平臺為基礎,以蚌埠院為核心組建了凱盛科技。在成立至今的時間里,凱盛科技不斷自我調整,通過優化資源、整合并購,全面梳理優勢資源,發展成為擁有“玻璃、新能源、材料、裝備、工程及中央應用研究院”六大板塊的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平臺。擁有成員企業111家,員工近2萬人,三家上市公司,業務覆蓋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凱盛科技以創新帶動發展,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并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利潤50億元的戰略目標。
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凱盛科技旗下上市公司安徽方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國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58%的股份。后者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長期投入TFT-LCM液晶模組的研發,專注于消費類產品和工控類產品,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公司。
2016年,方興科技正式更名為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將其作為電子信息顯示及新材料業務發展平臺。這一更名不僅使公司名稱與證券簡稱之間保持了對應關系,更使得凱盛科技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成功下線
2017年7月,凱盛科技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冠軍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實現16.4%,創下當時的世界紀錄; 同年10月,中國第一片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高效模組在安徽蚌埠成功下線。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
2018年2月,凱盛科技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冠軍組件再創佳績,實現光電轉化率18.2%。
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
2018年4月,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繼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創造了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產的世界最薄玻璃記錄,為我國玻璃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原材料支撐,極大增強了行業的創新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生產線成功投產
2018年4月,全國首條100兆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模組生產線在成都投產,至此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模組落戶中國,并成功實現量產。
凱盛浩豐智慧農業大棚
作為一個由科研院所成長起來的企業,科技創新是其優勢也是安身立命之本,而凱盛科技的可貴之處是,除了技術提升之外,近些年來,它在市場拓展方面也盡顯集團軍作戰的威力。
2017年,凱盛科技的第一個智慧農業項目在山東德州掀開了神秘的面紗,驚艷了眾人。種上一棵番茄,在計算機(中央控制系統)提前設置好特定的溫度、水、肥等植物所需要的必要條件下,可以生長到16米以上。根據測算,產量在85kg/㎡,相當于傳統溫室大棚的5-6倍,整個大棚的面積超過100畝。這就是凱盛科技在山東德州臨邑縣臨南鎮建設的“智慧玻璃溫室大棚”,又被人們稱贊為“超級農業大棚”。
平板玻璃轉型升級出效益、電子玻璃突破發展領潮流、光伏玻璃技術領先占鰲頭”、“延伸產業鏈涉足新能源,銅銦鎵硒、碲化鎘發電玻璃全球布局”、“整合優勢資源,跨界現代農業”“國家級重點實驗平臺”、“六年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未來,我們還將充分發揮核心技術優勢,培育出更多自主創新成果。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加油,中國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