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蓖冷機大塊兒,很辛苦的,也很危險!他們是在拿生命混飯吃呀,所以嘛,水泥廠的安全事故不好管!這不符合安全規程,但他們要生產、要養家、要小康,停不下來呀!
這不是領導不要命逼他們干的,是一些骨干帶頭不要命,是職工不要命。這些干活的師傅多數無怨言,擋都擋不住。藍領們也想過體面的生活,但又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小編說:“我說這里的師傅違規了,賈老說他們肩上扛著一個東西叫“責任”!家庭的責任,工廠的責任,水泥行業發展的責任……拼命工作,拼命生活是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已經深入骨髓!!”
比如有人說,水泥裝車太辛苦、太臟,不符合安全規范,必須搞無人化、智能化。但你去問問那些個裝車工,他們同意嗎?所以說,做藍領不容易呀,有時候他們是難以理性的,這是白領們無法理解的。
住在茅棚里的人與住在宮殿里的人,他們的想法不可能一樣。為什么有人愿意去當雇傭軍呢,他們不知道戰爭會死人嗎?
一個人不會為了自己去死,去死的都是因為別人,他們肩上有責任啊。冒險,都是被迫的,但不是領導逼的,是環境逼的,很多時候領導擋都擋不住。他們也不想出事故,是反復平衡了厲害、認為不會有事才去蠻干的。
比如這次處理大塊。處理,很危險的,估計一天能開窯,工資獎金不會受大的影響;不處理,很安全,估計停窯一周,獎金沒有了、工資還得扣點。領導說,安全很重要,處理有危險,而且出了事故要問責的,等冷下來再處理;職工說,沒事的,您放心吧,我們會注意安全的,還是處理吧。
這與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有關,從小就教育要自強不息、拼搏奮進,要不怕臟不怕累、不能偷懶耍滑。我們中國之所以有今天,從打天下到坐天下,不就是這么拼出來的嗎?
現在有條件了,可以更多的顧及安全了,但有不少人還是沒條件的!在中國人看來,生命誠可貴,但家庭更重要、子孫價更高。寧愿自己吃苦、冒險,也要給后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能不再吃苦、冒險。冒險,不等于要去送死,只是有時候把握不好安全這個平衡點,冒險就有出事故的可能!
安全意識不強,根本的問題在于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有保障、醫療有保障、教育有保障,誰還去冒險呢?老人要看病、孩子要上學、結婚要買房,都需要錢,他們給誰要,只會給自己要!別人能拿得出來,我們為什么拿不出來,跟誰說理去,內心愧疚啊。
在戰場上,美國人教育投降保命,中國人唾罵怕死叛徒,這都是因為基本條件不同呀。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生活條件也是安全意識的基礎!
誰都不希望有傷亡,但也要給予傷亡者理解。說個不恰當的極端例子,那些跳樓的人不知道會死嗎?但有些事比死亡更可怕!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平安一生,但對不得已的人也要給予理解。
至于你在意的人,白領們已經超出了我說的范疇,他們多數不該也不會去冒險。難的是社會底層的人民,出事故的多數是生產一線的骨干!別人的孩子著裝亮麗、你的孩子衣衫襤褸,別人的孩子好吃好喝、你的孩子買書本的錢都困難,你能不拼命掙錢嗎?
經濟發展了、國家有錢了,應該更多的考慮社會保障,西方的發達國家做的就比我們好。你可知道,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是比我們好,但那都是以剝削其他國家、犧牲其他國家人民的利益為代價的;我們雖然已是經濟大國,但人均還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我們不愿意也沒能力去剝削別的國家。
這就是陣痛,發展的陣痛,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但還有很大的差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還必須拼搏奮進,才能早日跳出這個陣痛階段,早日進入我們的小康社會,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過上發達國家的平安生活。
想想你是怎么教育你兒子的,你就懂了。你怎么不告訴你兒子,不要努力學習了、怪累的,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怎么舒服怎么來呢?
但不管怎么說,都要盡最大努力不要冒險!安全問題一定要常抓不懈,安全制度必須嚴格貫徹。為了讓大家接受教訓、引以為戒,避免再次發生、避免更多的傷亡,通過處罰讓其增加冒險代價是必要的,以促其在安全意識的平衡上向安全方向傾斜。
但處罰不是目的,處罰的目的是減少安全事故。這幾年,通過處罰、安全意識確實增強了,但安全事故還是時有發生,問題出在哪兒了呢?多數不是安全意識不強,而是安全知識和安全措施不足,處罰能夠提高安全意識,但代替不了安全知識和安全措施。
不規范作業出點兒事故,事故者不認為是自己安全意識不強,而是自己考慮不周,他會接受這次教訓、完善自己的措施,在重新平衡后下次還想試試。但由于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還會有新的漏洞考慮不周,還可能要出事故。
誰也不愿意出事故,他們不是不重視安全,而是不知道安全的平衡點在哪兒!所以,在處理有關人的問題上要多一些人情味,要雷聲大一些雨點小一些,重要的是借此機會向他們講解安全知識、授予安全措施!
教會他們找到和把握安全的平衡點,這也算中庸之道吧。
(本文作者:賈華平)
作者簡介
姓名:賈華平
生日:1958年11月10日
畢業院校:濟南大學水泥工藝本科畢業
職位:曾任天瑞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作者履歷
從1982年7月大學畢業至今,賈華平一直在水泥行業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先后在河北太行集團公司、伊拉克卡爾巴拉水泥廠、天津太行飛雁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武安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等任職,分別擔任過中控操作員、生產調度員、制成分廠技術員、熟料制備廠廠長、技術質量部部長、生產部部長、公司總經理等職務。目前還兼任武漢理工大學工程碩士生導師、洛陽理工學院兼職教授、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特聘發電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水泥生產技術專家委員會專家等職務。
1958年 11月 10日,賈華平出生在河北省涉縣中原鄉太平莊村的一個貧窮的家庭。和大多數那個年代的人一樣,他的家里姊妹也很多,“從小就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在他還尚未懂事的1961年,新中國歷史上的“三年經濟困難”發生了,本就吃不飽飯的人們平日的生活雪上加霜,人們當時最高的愿望就是能夠吃上一頓飽飯該多好啊。
這樣特殊的經歷,造就了賈華平堅韌的性格,同時也影響著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因此,每當談及過往的時候,他總會表現出感傷的情緒。
后記:
昨日(12月8日)賈華平先生發此文給小編時提到:寫此文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同時找到安全的薄弱環節,能讓大家都意識到培訓比處罰更重要!這篇短文就沒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