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上這位精神、帥氣的科學家,是美國羅格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Rutgers University)的資深教授Richard E. Riman。他同時也是兩家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擁有大量專利與科研成果,并且還順風順水地走在“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大道上,他的故事與成果,值得關注。
據ScienceDaily報道,Riman教授早在9年前就發明了一種可以實現在較低溫度環境下進行復合材料合成的工藝,并且將這種技術發展到可以合成超過30種不同的材料。當然,同樣可以視為“復合材料”的混凝土,也可以用這種工藝來合成。
Riman教授本科就讀于羅格斯大學的陶瓷工程專業,并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了材料科學的博士學位。所以他主要研究方向還是在陶瓷材料的合成與性能方面。至于想到實現低溫條件下的材料合成,他說是受到了“阿拉斯加的工程師實現冰雪材料致密用來當作飛機場跑道”的啟發。
“如何讓材料在低溫條件下更致密”,由idea出發,聯系上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進而繼續發散,就這樣與水泥制造聯系上了——在傳統水泥的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CO2,甚至可以說水泥是當今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而用Riman教授發明的工藝,可以實現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減少70%,水消耗減少80%,而且實現更好的耐久性,以及和普通波特蘭水泥基本一致的成本。
在論文中,Riman教授指出了利用reactive hydrothermal liquid-phase densification (rHLPD)工藝,通過流體,在傳統的水泥材料微粒上“外包”了一層BaTiO3的原理,見上圖。
2008年,Riman教授創建了Solidia Technologies Inc公司,專門從事這種“環境友好型混凝土”方面的研究,目前的成品都是類似下圖的這種砌塊:
他的第二個公司名叫 RRTC Inc.,致力于將這種工藝應用到更多的領域,比如電子、光學、電磁、生物材料等等。
總體而言,Riman教授作為科學界的成功人士,他的成功至少是做到了:
在學科交叉領域,時刻保持著“敏銳的嗅覺”,這樣才能經常有“金點子”;
緊跟熱點,節能減排,這可算是科學界中的大課題;
科技產業化,積極將科研成果轉換為專利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