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賽以“節能和環保”為主題,同學們通過作品設計,形成了節能環保的意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與生活、與環境的關系。今年參賽的十五組作品不單源自于同濟大學材料學院的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還吸引了其他高校和院系的同學。比賽期間,十五組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示了土木工程材料的無限可能性,向評委和觀眾陳述作品理念、創新點和獨特之處。專家在觀察作品的同時與各小組同學深入交流并給出指導意見。
同濟大學和上海市土木工程領域各研究院和企業專家參加了活動。
熱情、激烈的作品評比環節
經過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賽的4個單項獎以及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揭曉。 “環保節能型功能路面”采用的木結構獨具匠心,呈現出的能源回收再利用的新功能路面概念與可持續發展思想有機融合,作為改革開放向40周年的獻禮,摘得本次大賽一等獎。“磚心之制”“FPR道路混凝土”獲得二等獎。 “砼記caffeebar” “水泥森林” “歸園田居-當茶藝邂逅cement”獲得三等獎。除此之外, “砼記caffeebar”以別出心裁的“建筑材料+商鋪”的創新形式奪得“最佳創意獎”;第四組精致而簡明的展板為他們贏得了“最佳展板獎”;第二組同學的現場表現令人眼前一亮,斬獲“最佳表現獎”;綜合線上線下投票結果,第七組的FPR道路混凝土摘得“最佳人氣獎”。
上海臺界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邵田云在致辭中對同學們所展現出來的綜合素養、所制作展品的創新性給予了較高評價,期待臺界化工與同濟大學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未來在人才培養、產學研融合方便取得更好的成績。
活動期間,兩個半小時的展示點評環節結束后,上海城建物資有限公司的李歡歡高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凱副教授、張輝博士受邀就新材料在重大工程應用和未來發展需求、界面微結構量化調控及其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機制、服役于南京長江大橋橋面板五十年齡期陶粒混凝土宏觀性能及界面過渡區研究的進行了匯報。報告從行業戰略發展方向、學術研究前沿與基礎知識等多個角度,凸顯了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對重大工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重要性。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材料知識競賽和作品設計大賽,自2016年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60周年暨創始人黃蘊元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起,分為知識競賽與作品設計大賽兩個部分,每年各舉辦一屆,迄今已連續舉辦三屆。第三屆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設計大賽以“節能和環保”為主題,旨在讓同學在作品設計的過程中加深對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在充分享受競賽樂趣的同時收獲豐富的材料學知識,同時形成節能環保意識,更加深刻理解材料科學與生活、環境的關系。系列競賽增強了同學們對土木工程材料深刻理解、提升了創新能力,已逐漸成為學院的品牌文化活動。
附:獲獎學生作品
一等獎 “環保節能型壓電功能路面”
模擬了一種全新的道路概念。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振動能量通過路面的發電裝置轉化成電能,可用于道路設備供電、車況檢測。也可以在防止斷電的意外情況。
二等獎、最佳展板獎 “磚心之制”
廢棄粘土磚的磚粉與膠凝材料的復合,使得工業廢料搖身一變成為了實用美觀的桌面小擺件。相框、筆筒、盆景、水培皿…… “磚心之制”讓我們看到了廢棄建筑材料處理的別樣思路。
二等獎、最佳人氣獎 “FPR道路混凝土”
何為FPR?熒光透水再生骨料是也。以建筑垃圾做骨料,通過處理使之具有使用價值,并在其中摻入熒光劑道路兼具有實用性與欣賞價值,第七組的熒光透水再生骨料道路混凝土集美觀與實用于一體,能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形似蛋糕的外型,是不是都有些勾起了你的幾分食欲?
三等獎、最佳創意獎 “砼記caffeebar”
如果說之前的作品都還初具雛形,十一組的“砼記coffee bar”著重考慮了將水泥管作為店鋪裝飾的可能,設計出了別樣的店面裝飾。水泥管內部透光,不僅有效利用水管結構,還具有極好的裝飾效果。
三等獎 “水泥森林”
建筑材料不僅可以用來建高樓大廈,同樣也能成為別具創意的家居產品。第九組以清水混凝土、透光混凝土為原材料,做出了六面體狀的“水泥森林”,打破了傳統混凝土給人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知道,原來混凝土也可以巧妙地成為家庭擺件,在燈光的點綴下也能變得溫暖而柔和。
三等獎 “歸園田居-當茶藝邂逅cement”
當“茶藝”遇上“cement”,一套古色古香的別樣茶具展現在我們眼前。3D打印、相變材料,原本樸實的水泥材料竟能與歸園田居舒適恬淡的風格如此契合,第五組的作品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相融合,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應用的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
最佳表現獎 “Light&Night”
炫目的光芒從讓人不免把目光移至第二組設計的“Light&Night”上。以工業副產物脫硫石膏為原料的底座能有效調節室內溫度,利用環氧樹脂澆筑成型的燈架中摻雜了熒光粉,即使關燈也能發出微微熒光。而燈頭的LED冷光源更與“節能”相契合,在提供照明的同時大限度地減少了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