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08:47:54 來源:水泥人網

    2018年水泥行業最“慘”的區域 泛東北地區

      編者按:據權威預測,2018年水泥行業整體利潤將超1400億元,相比2017年的877億元利潤,再創歷史新高已成定局。整個行業似乎高歌猛進,一派形勢大好。

      然而,此時此刻,泛東北地區的水泥市場的現狀正如當下季節:冰雪伏地,寒意逼人。

      所謂泛東北地區是指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和興安盟等地區。據相關機構統計,泛東北地區不僅是全國水泥價格洼地,自2013年以來該地區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就開始連年大幅下降,截至目前行業已連續三年虧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現狀究竟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步?癥結何在?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

      為全面、真實、深入了解以上情況,近期特別報道小組,開展“泛東北地區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深度調研,分赴黑龍江、吉林、遼寧及蒙東地區采訪具有代表性的水泥企業、工信部門、行業協會負責人及有關專家,深入了解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各方對此的看法及建議,為行業把脈,供相關部門決策參考。

      產能:“過剩”未減 又添“新增”

      12月份已是東北地區的隆冬時分,持續的低溫和北風籠罩著這片土地,仿佛逼迫著地面上的萬物都進入冬眠狀態。

      當記者一行人站在位于吉林省遼源市渭津金剛水泥廠的兩條5000噸生產線中間時,這種感覺越發明顯,因為在偌大的廠區內,除了能看到兩臺銹跡斑斑水泥窯之外,我們聽不到機器運作的聲音,更看不到工人的影子。

      帶領參觀的廠長告訴我們,這兩條線從2018年11月份開始錯峰停窯,次年4月份才能開窯。到時候這條線究竟如何運轉還得看市場行情如何。

      據介紹,2018年,吉林省官方統計的水泥產能為5588萬噸,實際上已經超過6000萬噸,但2018年吉林省水泥需求僅為2000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33%左右。

      “在2018年,這兩條生產線分別停了7個月和5個月,全年生產熟料183萬噸,產能利用率也只能達到50%左右,有接近一半的時間在閑置。不過,即使這樣都已經算不錯的了。”廠長告訴記者。

      開半年停半年 先進產能大量閑置

      地處吉林省的這兩條熟料生產線,幾乎是整個泛東北水泥生產線的縮影,遼寧的產能閑置情況也是如此。

      東北水泥行業人士常說這樣一句話,“東北水泥看遼寧,遼寧水泥看遼中”,遼中地區的遼陽市更是被當地人稱之為“水泥窩子”。

      大約十年前,遼陽市就不斷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先后引進了亞泰、山水、天瑞、冀東、臺泥等國內水泥行業知名企業,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9條,使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100%。

      然而現在已經不見當年的光景,這9條先進的熟料生產線大量閑置,情況好一些的如亞泰集團下屬的遼寧富山水泥,產能利用率能達到50%,差一些的只有30%出頭,一年中有小半時間處于停產狀態。

      黑龍江的產能閑置情況似乎更嚴重。據了解,黑龍江全省水泥企業102家,水泥生產線22條,熟料年產能達到2300萬噸,水泥年產能達到8000萬噸,但是2018年前11個月市場水泥年需求只有2000萬~2100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

      以哈爾濱水泥廠為例,其年熟料產能125萬噸,2018年,其生產水泥熟料42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33.6%。按照政策要求,哈爾濱水泥廠自供暖期開始就要實施停窯,即從頭年10月20日一直停到次年4月20日,共6個月。除此之外,2018年,哈爾濱水泥廠又分別在6月、9月分別停窯了20天、15天,相當于企業一年中有7個月處于閑置狀態。

      “今非昔比,早在2012年,當時我們廠里兩條線連軸轉都供不應求,門口排隊買水泥的大車排出去幾公里,有人連著幾天排隊都買不到水泥,然而現在門可羅雀,不說一個排隊的人,即便是正常生產都沒人來買。”哈爾濱水泥廠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更有甚者,已經有企業因為開工不足停產、轉產。黑龍江賓州水泥(北方)銷售副總經理盛福林告訴記者,由于開工不足,產能利用率低,位于蒙東地區的扎蘭屯北方水泥已經已經開始全年停產了,只剩下60萬噸的粉磨站還在開著。盛福林告訴記者,長期停產導致固定費用翻倍,運營成本翻倍,再沒有好的價格支撐,勢必導致虧損,不如一關了之。

      一位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研究專家介紹,2018年,泛東北地區總產能1.36億噸,然而市場需求只有5573萬噸,在低迷的市場需求下,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41%,水泥粉磨產能利用率28%,20%以上熟料產能常年處于閑置狀態,50%的粉磨站產能已經閑置。

      此外,東北地區現有水泥固定資產超過千億元,全部是先進的水泥裝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達100%,閑置的基本上屬于先進產能。

      產能越減越多閑置情況雪上加霜

      先進產能的大量閑置已經成為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常態,然而時至今日,泛東北地區的產能利用率還在下降,因為產能還在不斷地新增。

      2009年,國發〔2009〕38號中明確指出,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上述原則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2013年,國發〔2013〕41號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國家投資管理規定和產業政策,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雖然國家政策三令五申地限制產能新增,但在泛東北地區,產能似乎呈現越減越多之勢。

      據有關地方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泛東北地區熟料產能1.04億噸,2014年達到1.05億噸,2015年達到1.11億噸,2016年達到1.24億噸,2017年達到1.28億噸,2018年達到1.36億噸,可以看出,泛東北地區的熟料產能連年增長。

      此前在黑龍江省,某國有大型企業新上大規模生產線,直接讓黑龍江省原本過剩產能又增加了10%左右,對于黑龍江水泥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加劇了黑龍江省的產能閑置,拉低了黑龍江省的產能利用率,加劇了市場競爭。

      而對于這條新上線來說,2018年也并不好過,據測算,這個總投資12億元的水泥廠,其2018年一整年的產能利用率只有25%,產能不能充分發揮,企業收回成本都成問題,更別說盈利了。

      此外,據黑龍江水泥企業介紹,黑龍江省有一些已經停產很多年的水泥廠,現在也開始恢復生產,其中不乏日產1000噸的小水泥企業。

      “在前幾年,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些企業退出市場,停產了多年后,在水泥行業行情好的時候又重新把窯點了起來。雖然量可能不太多,但是由于其環保成本低,負擔小、質量把關不到位等原因,價格相對低廉,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大多流向下游的一些民生工程,造成安全上的隱患。”有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道。

      遼寧省更是產能新增的爆發區。據測算,2009年38號文明確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之前,其水泥熟料年產能約為3852.5萬噸,而到2018年,其年水泥熟料產能已經達到約6380萬噸。

      遼寧省水泥熟料的新增一直為吉、黑兩省水泥企業所詬病,因為在本省水泥產能過剩情況下,遼寧水泥企業開始向外輸出。

      吉林省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直言:“2018年,遼寧、蒙東地區向吉林方面輸出的水泥熟料占市場總份額的10%,相當于卷走了30多億元的利潤。”

      另外,據遼寧省多家企業爆料,此前遼寧省的一些當年批大建小的水泥企業也開始行動,試圖將與生產許可證設計產能不符合的小生產線進行擴建,提高產能。與此同時,有企業爆料,在遼寧省還存在著借著技改新增、無證新增等多種新增的情況。

      “就算再新增哪怕千分之一的產能,我們也承受不住了!企業停工已經停夠了,產能閑置已經到達極限了,此部分產能釋放后,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惡化,產能過剩矛盾將積重難返,企業經營困境無法扭轉。”一位遼寧水泥企業家如是說。

      

     

      虧損:三年連跌 難以遏制

      60億元,是2018年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虧損的數字。即便在2016年和2017年,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也分別虧損了71億元和39億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冷的數字背后,是東北地區水泥行業效益三連跌,是行業虧損的不斷蔓延,更是該區域水泥行業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最真實寫照。

      “這里90%的企業都虧”

      雖然我國水泥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挑戰,市場需求不確定性也在增大,但2018年,水泥企業,特別是南方地區的水泥企業在錯峰生產政策持續推行、嚴厲的環保督查、大企業集團市場協同主導加持下,仍舊賺了個盆滿缽滿,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與之相對,北方地區,尤其是泛東北地區水泥企業卻過早地進入了寒冬,在生存邊緣苦苦掙扎。

      “我們今年多次到南方的水泥企業參觀學習,看到人家廠區熱火朝天的生產,水泥一車車地向外運,進來的都是真金白銀,除了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之外,也真是羨慕。”內蒙古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說道:“這幾年,我們企業因為執行錯峰生產和行業協同,一年最多開窯半年,長期不生產,不但產量下降,企業固定費用上升,成本也隨之增加,但價格卻提不上去,肯定是要虧損的。可以說,這幾年,我們狀況是越來越差。”

      “而且虧損的不只我們一家,這個片區內企業都是難兄難弟,90%以上都虧,也就是多虧少虧的區別。”

      隨后,他拿出了一張2013年~2018年企業經營情況表格,從表格中可以看到,企業利潤總額在2014年到達頂峰,達4800多萬元,2015年就降至3900多萬元,2016年、2017年分別為2600多萬元和2400多萬元,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企業利潤總額僅600多萬元。

      “這還沒算上融資成本,如果把總公司給我們提供的資金也折算進去,那虧得就更沒法看了。”

      吉林一家國有水泥企業區域負責人談起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負責的區域內3家企業,2018年預估只有一家能略有盈利,其余兩家不虧損就是“勝利”。“每年總公司也是要給我們定指標、下任務,并進行考核。雖然總公司的領導們也知道東北地區行業情況,在制定任務和考核的時候,從不為難我,但我自己還是有壓力,經常整夜整夜地睡不著,甚至有時只能靠吃安眠藥入睡。”

      一開始,他并不愿意向記者講述自己工作中的難處,但話匣子打開后,近幾年企業慘淡經營的狀態從他的話中可以輕易窺見。“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肩上擔著1000多口子吃飯的問題,長期虧損,對基層員工也好,對銷售人員也罷,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很多人都是家里的頂梁柱,連續幾個月收入不高,很多家庭就受不了了,更何況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年?而且作為國企,我們不論虧損多少,都是在損失國家的錢,一直這么虧,說是對不起國家也沒錯。”

      “年底了,我們也想給職工發獎金,搞點福利,大家高高興興過年,但連著幾年效益都不好,我們確實是沒有能力給職工提高待遇,也就只能勒緊褲腰帶,大家一起克服困難。”一位辦公室負責人無奈地說道。

      而另一家區域運營負責人也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多次提到2018年水泥行業“南冷北熱”的情況,不只是南方地區,山海關以南的華北地區諸如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行業效益、企業表現都可圈可點,而泛東北地區水泥企業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行業的利潤斷崖式下滑,各家大型企業的負責人幾乎都頭痛不已。

      “南方水泥行業這些年掙了不少錢,泛東北地區行業利潤卻在地平下線,大家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可是行業還是虧損,如果2019年行業現狀還是不能有所改變,那就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亮了。”

      冬天到了,春天依然很遙遠

      企業利潤連年下跌,讓很多基層員工和企業負責人都無法歡歡喜喜過新年,但即便是在2018年盈利4000多萬的一位廠長在年關下也不敢掉以輕心,他知道,如果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不能得到解決,他的廠子也不能夠獨善其身,也許一年后,也許兩年后,好不容易再次煥發生機的企業也許又會跌入谷底。

      這家位于吉林的企業曾僅憑一條日產2500噸熟料生產線在2011年創造了7700萬元的利潤,在隨后的幾年間利潤不斷下滑,到了2015年,企業虧損了2160萬元。“得益于國家政策,協會引導,還有平臺建設,2016年起,我們這個廠子又開始盈利了,2018年盈利4500萬。”

      正當記者懷疑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虧損是否如想象中那般嚴重時,他話鋒一轉:“但這個利潤是不長久的,廠子今年產銷量僅是實際產能的1/3,明年如果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我們這個廠子也就和前幾年一樣開始虧損了。”

      “遼寧這些民企今年雖然掙了不少錢,但明年他們的利潤也不會這么高了。”遼寧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畢竟產能利用率在那呢,價格又提不上去,既沒有量,也沒有價,自然也就沒有利潤。”

      行業大面積、長時間的虧損的勢頭如不能被及時遏制,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可能就會變成一個莫比烏斯環,陷入無限惡性循環之中。

      “連續虧損,工資發得比以前少,一些年輕點的基層工人趁著停窯外出打工,很多人最后就不回來了,懂技術的員工流失得就更多了,現在廠子里面40多歲的工人都算是年輕的,有學歷的技術人員根本招不來。”

      企業效益連年下滑,不只員工隊伍出現了變動,生產設備等升級改造也受到了影響。“我們這兩條線建成也有10多年了,很多指標已經算不上先進,到了該技改的時候了。但這幾年行業效益不好,我們向上申報技改項目,只有投資少、見效快或者是涉及環保改造的項目,總公司那邊才同意。”企業一位技術骨干指著廠區生產線介紹道,“本來兩條線都得改造,現在就只能像擠牙膏似的,一部分一部分地來。”

      行業持續虧損,讓大部分企業囊中羞澀,必將導致技術人才大量出走,生產工藝也因無法及時升級而逐步落后,行業整體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盈利的能力將大幅下滑,行業虧損更加嚴重……如此循環往復,后果不堪設想。

      黑龍江一家企業銷售負責人認為,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雖然已經觸底,但如果現有的問題不真正得到解決,那么行業很難回暖,虧損仍將持續,甚至擴大。“我們集團旗下的企業,2018年基本是全線虧損,虧得少的幾百萬,虧得多的上千萬,幾十家企業,你想想集團得虧多少錢?家大業大也受不了這么虧下去啊。”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什么駱駝也受不了好幾年只干活不吃飯呀!前幾年,效益就已經不好了,企業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邊緣,今年又刮了一陣大風,徹底掉下去了。”

      不賺錢的憂心忡忡,賺了錢的也不敢掉以輕心,歸根結底,就是泛東北地區的水泥行業已經立在了懸崖邊緣,根基不穩,價格雪崩,利潤極速下滑。

      錯峰時期的水泥廠靜悄悄,一片寧靜祥和。但如果行業再這么虧下去,只怕這種寧靜只會讓人心悸。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邊是熱火朝天,一邊是門可羅雀,與南方地區水泥行業利潤連創新高相對,據統計,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額達到170億元,每一家水泥企業,都不得不面對利潤三連跌的殘酷現實,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了凜冬。

      金融:內焦外困 風險加劇

      “王總,那批設備運轉已經一年半了,那12萬元尾款最近能給結了吧?”臨近年關,王先生的手機來電中,一大半都是催債的。

      作為遼寧一家民營水泥企業的負責人,王先生能從銀行貸的款很少。為了盡可能地讓手里的流動資金不至于捉襟見肘,對于原料、設備供應商的貨款,他都盡量能少付就少付,能拖就拖。而到了年關,再拖似乎就說不過去了。

      為了償還欠款,也為了保證員工工資的正常發放,王先生忍受同行“低價傾銷”的指責,經常以低于大部分同行報價的形式爭取客戶。即便如此,2018年的銷售收入已經遠不及2017年,而對于2019年以及更遠的未來,他表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隱形的高資產負債率

      一般來說,健康的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在40%至60%。從全國水泥上市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度報來看,在眾多水泥企業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達75.41%,高資產負責率的花落同力水泥、福建水泥等,資產負債率低的當屬塔牌、海螺,都在25%以下。

      而在泛東北地區,這一情況更為嚴峻。一位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研究專家曾向記者透露,東北水泥行業中,企業負債率都在80%左右,大部分為銀行貸款,例如2012年東北地區水泥總資產600億元,其中銀行貸款340億元,負債率為57%,2015年總資產851億元,貸款664億元,負債率78%。

      “按照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和經營狀況,企業償債能力大幅度下降,債務違約呈上升趨勢。”于本良說。

      據了解,那些非本地企業集團在泛東北地區的分公司,本地貸款較少,一般由集團總部負責向銀行申請貸款。

      金隅冀東在東北的一家分公司經理表示,因為貸款主要由集團總部進行,地方貸款不多。即便如此核算,2018年該公司勉強盈虧平衡。“如果把總部的貸款平攤下來,我們一年要虧兩三億元。”

      蒙東地區的一家國有水泥企業負債率高達96.45%,資金也大都由母公司提供。

      當然,也有個別水泥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負債率不太高,在50%以下。

      賒銷并未絕跡

      除了被催債,到了年底,王先生也不得不向下游客戶催債。他向記者介紹,作為建筑工程的上游產業,水泥銷售領域也出現過為數不少的“老賴”。有些企業因還不上欠款而破產,有些企業負責人因巨額欠款潛逃或鋃鐺入獄,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水泥銷售領域存在的“賒銷”。

      近兩年,在市場行情較好的南方市場,“賒銷”已經成為過去時。在很多水泥企業門前排長隊的,都是現款現貨的客戶。但在東北,“賒銷”并不陌生。

      “為了能贏得市場份額,哪怕是賒銷生意也得做。”王先生說。為了搶占市場,甚至有下游企業和個人明明可以一手付款,一手提貨,卻仍要堅持延期付款,以顯得自己“大方”。“這也是東北文化的一部分。”王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在泛東北地區,產能利用率偏低造成水泥企業投資回報率下降,對于那些接受貸款比例較高的水泥企業來說,更不容樂觀。一方面,嚴重的產能過剩,使這一地區的水泥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虧損嚴重。另一方面,曾經試圖通過擴大出口來消化東北地區水泥過剩產能的想法也落空了。

      在吉林長春采訪時,一位熟悉遼寧情況的水泥企業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一度認為很有出口優勢的遼寧,水泥出口的量已經很小。在他看來,把東北水泥賣到南方市場也不是長久之計。

      王先生最近的主要工作是以解決“欠款”為主,但效果究竟如何,他也沒有太多奢望。

      員工:降薪失業 生計困頓

      “已經5年沒漲工資了,目前還能收支相抵,我也正在觀望,不確定還能堅持多久。”面對去或者留,遼寧亞泰富山水泥公司員工孫工內心十分糾結。目前他是公司的一名電工,堅持在公司工作11年后,如今他的內心也開始動搖。面對泛東北地區水泥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惡性競爭不斷,企業效益不好,行業前景不明的大環境,他的心態反映了大部分水泥企業員工對水泥行業未來感到迷茫,普遍持有的觀望心態。

      “2014年以來就沒拿過獎金”

      在泛東北地區,普通崗位的一線員工,如設備巡檢工、實驗室化驗員等,工資到手一般在2000~3000元,工作技術性較強或重要崗位的一線工人,比如中控室操作工、電氣維修工等,工資到手一般在3000~4000元。

      由于每年冬季企業有5~6個月的錯峰生產時間,除了電工、維修工、部分化驗人員等會留下來進行設備檢修、維護,水泥出廠化驗等工作外,其他一線員工就放假,放假職工比例達到75%左右。繼續工作的職工薪資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放假的員工只能拿到平時工資的40%~80%,一般在1000~2000元,個別企業像內蒙古阿榮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扎蘭屯市龍北水泥有限公司,員工實際到手工資只有600~1000元。這樣的薪資狀況很難維持家中的生活,放假的員工一般會出去找臨時工作補貼家用,比如去飯店打工,搬貨。

      由于行業長期低迷,企業效益不好,普通員工生活質量長期處于低水平。

      “以前買衣服都不會猶豫,現在很少添置衣服,一年最多買一兩套。”孫工的工資目前每月到手3000左右,家里孩子兩歲半,媳婦在家帶娃。從2014年開始,他的工資成了一潭“死水”,連續5年沒有動靜,但是5年間物價卻在“蹭蹭”上漲,自從小孩出生以后,花銷陡然上升,生活更加捉襟見肘。“以前,每月還完1000多的房貸還能存點錢,現在不用還房貸,工資卻不夠花了。”

      企業福利也不斷縮水,最后直接“蒸發”。孫工告訴記者,水泥行業效益達到頂點的2011、2012年,每月還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獎金,之后,隨著效益下滑,獎金從1000元降到了400元,接著變成300元,2014年以后就完全沒有了。“原來隔三差五還能發點水果啥的,現在也沒有了。”

      孩子出生以后,家里目前需要添置一輛車,媳婦想要的“貂”也盼了好久,但以目前的收入,實現這些愿望遙遙無期,拮據的生活讓孫工內心的堅持逐漸動搖。

      薪資降低還只是水泥企業員工短期所面臨的問題,如果行業惡性競爭持續,企業效益繼續低迷甚至虧損,未來,他們還將面臨失業。

      根據調研情況,泛東北地區很多水泥企業員工編制不滿員,并且由于行業效益不好,大多數企業有進一步減員的打算,減員幅度達到25%~30%甚至更高。內蒙古扎蘭屯市龍北水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定員186人,將來有可能進一步減員,如果徹底停窯只留一個粉磨站,就要減員到60人,減員幅度高達67%。

      離開最多的是技術骨干

      在行業不景氣的狀況下,人力資源的流動性充分顯現,有技術、有經驗,在人力資源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員工選擇離開。

      “走的都是有水平、懂技術的骨干,因為效益不佳,吸納人才困難。”黑龍江賓州水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專業性強的工位,像維修崗位員工比較短缺。”遼寧沈陽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錯峰生產期間,阿榮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也流失了大量電氣化專業的技術人員。

      “人員不夠,還天天盡是事兒,沒人干活,這是最愁人的事情了。”孫工所在的整條生產線帶水泥磨目前共有8個維護電工。作為工作“老手”,維修技術人員的短缺常常加大他的工作負擔,讓他內心更加焦灼。“現在設備正常運行,咱們這幾個人還能對付,設備要是出事,我們這幾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一個人要頂一個半的人用。”

      為了緩解技術工人流失的情況,一些企業不得不執行對技術工人具有傾向性的措施。

      “在錯峰期間,我們盡量給一些技術工人找活干,給他們繼續發工資。”遼寧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化驗室主任汪勇剛告訴記者。為了留人,亞泰集團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采用分段放假、輪流放假的辦法。

      目前企業留下來往往是崗位技術性不強、可替代性強、年齡偏大的員工,或是一些由于目前沒有其他太好的選擇,處于觀望狀態的技術工人,并且他們下一步的去留將取決于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如果行業效益得不到改善,行業發展看不到希望,他們也將毫不猶豫地離開。

      “畢竟我們現在每月能開工資,不會拖欠,”孫工告訴記者,“但是我最多還能堅持2~3年。”隨著孩子的長大,未來他將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孫工通過朋友了解到,前幾年鋼鐵產量嚴重過剩,鋼鐵企業效益普遍不好,員工的薪資很低,一度發不出工資,但從去年開始,由于去產能效果凸顯,鋼鐵企業效益有了好轉,工資也漲了,當時留在企業的朋友都熬了過來。

      為此,孫工對水泥企業還抱有期待,他希望水泥行業也能像鋼鐵行業那樣,熬過寒冬之后也能迎來行業發展的春天。“希望到時候工資拿到手能有5000左右,至少也要能納上稅呀,不然咱就成了貧民階層了是吧?”

      “有可能,”遼寧沈陽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車間主任李國清對此進行回應,“如果未來去產能取得成效,行業好轉,企業效益增加的話,有經驗、有技術的員工可以拿到這個數。”對于水泥企業優秀員工流失,李國清認為,主要是目前的行業薪水不太具有吸引力。“如果一線普通員工的工資能拿到3500元,優秀員工拿到4000~4500元,這樣的薪水結構是比較令員工滿意的,也能吸引年輕人進來。”

      據了解,員工平均年齡偏大是水泥行業內比較普遍的現象,企業員工平均年齡大多都超過了40歲甚至更高,遼寧沈陽山水水泥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就達到48.6歲,“未來將導致員工青黃不接。”李國清告訴記者。

      技術人才流失,吸引技術人才困難,年輕人不愿意來,這是泛東北地區水泥企業未來發展面臨的嚴峻現實。

      “沒有利潤,沒有大的技改項目,漲工資的難度非常大。”吉林省遼源金剛渭津水泥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利潤好的時候可以分紅,但是現在發獎金非常困難,覺得愧對員工。”

      “企業效益不好,員工隊伍不穩定,吸引不到技術人才,企業的升級改造受到嚴重的制約和瓶頸,何談水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北方水泥吉林管理區負責人也很無奈,“如果一個行業不健康,處于一個很低的盈利,高質量發展無從說起。”

      絕不讓泛東北的“今天”變成全行業的“明天”

      泛東北水泥行業的確“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

      生病的原因主要是產能過剩日益加劇,癥狀主要表現在大量產能閑置、企業虧損嚴重、金融風險加大、員工瀕臨失業等各方面。在泛東北,我們看到絕大部分水泥在一年中停產長達半年以上,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去產能政策的落實不力讓錯峰和協同失效,導致產能不減反增,去產能的壓力更為加劇;我們看到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在2018年虧損60億元,是歷年來虧損最嚴重的一年,每一家企業都在破產邊緣,企業生存舉步維艱;我們看到泛東北地區水泥企業的企業負債率達到了80%左右,更有甚者負債率達96.45%,有些企業已經因還不上欠款而破產,有些企業負責人因巨額欠款潛逃或鋃鐺入獄;我們看到因為企業經濟效益差、長期停產,從業人員拿不到正常的工資,獎金、福利更是奢望,生活質量長期處于低水平,生活捉襟見肘,未來還可能面臨失業危機。

      一個“慘”字都不足以概括今年泛東北水泥行業的現狀。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全國水泥利潤的“爆表”。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094億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88.8%,已超2017年全年(877億元),預計全年行業利潤將超過1400億元。而這些利潤主要來自于西南、華南、華東地區的南方水泥企業。

      雖說南北方水泥企業在水泥利潤上表現出“冰火兩重天”態勢,但值得行業深思的是,南北方水泥企業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實并不存在本質區別,首先,南北方水泥行業同樣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其次,泛東北、西北,西南和中部絕大部分地區的市場需求逐年下降;再次,同樣存在產能利用率整體逐年下降現象;最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還不足以顯現出轉型升級的效果。只不過在南方地區水泥需求尚可,各地水泥企業不斷深化錯峰生產、區域間的企業協同、環保政策的不斷收緊等多重因素下,泛東北水泥行業的癥狀在其他地區尚未充分顯示出來罷了。而一旦全國水泥行業需求下降,亦或是一旦東北地區的錯峰和協同崩盤,東北的今天或將成為全國水泥行業的明天。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因此,當前我們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找到能讓泛東北水泥行業“疏散病痛”、脫離困境的辦法,與此同時,還應深挖能夠促使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有這樣一個案例,銀監會披露的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情況顯示,2013年6月末至2017年6月末信貸余額高達8.3萬億元,但其中支持水泥行業下游產業——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僅有1348億元,占比約為1.62%。這表明我國水泥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得到的來自于金融資本的支持遠遠不夠,缺乏與外部金融資本對接的主動性。但可以確定的是,過低金融支持必將成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短板,這一領域值得水泥行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深挖。其實,像金融支持這樣值得深挖的領域還有很多,例如,探索市場化的去產能方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水泥企業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防范企業債務金融風險能力等。

      來源:中國建材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在线电影你懂的亚洲|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人AV在线无码影院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