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洞水泥廠地塊空間效果示意圖。
省實高中部將新增學生宿舍和活動中心
省實高中部位于龍溪大道南側,現狀權屬用地為173畝,有60班、學生3140人。為滿足向粵西北欠發達地區學生擴招要求,荔灣區擬在校區南面征地擴建校區,待征地塊現狀為空地,屬沖口街坑口村集體用地。該擴建項目已取得省教育廳批文。
規劃方案介紹,待征用地面積為50畝,其中33畝用地性質申請從村鎮居住用地調整為中小學用地,容積率不限制。在征地范圍內將落實村經濟發展用地一處,用地面積為4.5畝,容積率2.5。地塊的路網調整方案為,規劃中的校區南側東西向支路調整至擴征用地南側,道路寬度15米,規劃的河涌線位向東南偏移。
征地后,省實高中部將新建一棟學生宿舍1.58萬平米和一座校園文化活動中心5758平米,并在征地范圍內返還村留用地一處,規劃擬建商業樓7140平米。
鶴洞水泥廠地塊將變身為國際學校
為完善廣州西部和荔灣區的優質教育資源,荔灣區還申請在鶴洞水泥廠建設一所國際學校。
該項目用地119.55畝,位于荔灣海龍街,南臨佛山水道和海龍路,地塊內西側為原鶴洞水泥廠,東側用地平整,局部為花棚。西側用地為東漖經濟聯社集體用地,用地面積92.88畝,地塊征地補償手續已經完結,完善農用地手續之后可轉為國有用地。東側用地為海中股份合作社集體用地,面積26.6畝,征地后需安排一定的留用地,但因面積較小,零散選址也不利于該村經濟發展,由荔灣區政府按貨幣補償或者異地留地的方式解決。
規劃提出將上述地塊功能調整為教育科研用地,用地面積6.1萬平方米,容積率1.0,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建筑限高40-60米,用地邊緣需布置一條48米寬的集中綠化用地。
國際學校的校園布局將在大海龍路設置主入口軸線,沿著軸線分布圖書館、多功能室等,軸線南側為幼兒園、小學,北側為初中、高中,東側為體育館、飯堂、學生宿舍,整體建筑布局疏朗通透,適當保留有價值的建筑元素;所有建筑按綠色建筑高標準設計。
國際學校規劃的學位為1600個,具體按市教育局反饋落實,其中學生校舍48376平方米,圖書館及多功能室7224平方米,行政樓1284平方米,體育館1631平方米,食堂2600平方米;機動車位97個,臨時接送車位33個,大巴車位1-3個。
地塊的路網優化方面將在東側新增40米寬次干道,北側新增18米支路,另外將觀光路西段拓寬至40米。交通影響評估表示,規劃調整后新增交通量導致周邊道路服務水平略微下降,但仍處于d級以上水平,處于可接受范圍,對周邊主要道路無顯著影響,建議設置公交接駁環線。
環評則明確規劃調整后區域廢氣、廢水及固定廢物產生規模在可控范圍,項目具有環評可行性。
規委會討論:鶴洞水泥廠部分工業遺跡將保留
對于鶴洞水泥廠改建國際學校,規劃方案也進行了歷史文化遺產評估。華南理工大學經現場評估和調研后認為,該廠為上世紀90年代興建的建材工廠,主要產品是袋裝普通硅酸鹽水泥,該水泥廠投產三年即因環保問題被迫停產,廠內機器全部缺失、車間空置。評估報告指出,這種水泥廠在廣州周邊廣泛分布,生產工藝無特色,保護價值不高,后續可結合學校建筑設計方案留用部分鋼屋架和吊車梁等構件。
針對鶴洞水泥廠是否具有保留價值,現場的規委會委員也進行了充分討論。
有委員建議對工業遺跡進行保留,另外可就該項目進行國際建筑設計競賽,請建筑大師做出優秀的建筑作品。但另有委員指出該廠沒有合法手續,而且一度存在環保問題而停產,所以建筑價值確實有限,如果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也不必勉強。
現場還有委員提出廣州目前的工業遺產主要建于清末民初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初期留下的東西不多,而且該廠的產品支撐了當時的社會建設,也有一定社會意義,建議對有價值的部分進行保留。
荔灣區政府工作人員則回應說,這個水泥廠是1995年村里辦的違法建筑,又是三無企業,本身存在問題,同時該區域周邊也急需學校,因此項目有緊迫性。
最后經過投票,市規委會通過了省實高中部擴建和鶴洞水泥廠建國際學校兩個項目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