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提出5年了,得到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認可,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我感覺‘一帶一路’建設要繼續向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向縱深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彭壽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說。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和平發展合作之聲,而“一帶一路”則是很好的一條路徑。隨著“一帶一路”向縱深不斷發展,全國兩會期間,關于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成為熱點話題。國際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彭壽。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向世界展示了開放的信心,進口博覽會也是圍繞著開放而舉辦的,讓世界各國感受到了中國的多邊開放態度。”彭壽表示,在合作過程中,要發出中國的聲音,讓國際理解中國,但在這方面,我國企業還有所欠缺,需要加強。中國的目的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以共贏為目標,為當地經濟做貢獻,與當地人合作,解決當地就業、民生等問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關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所面對的風險,彭壽認為,風險與機遇并存,要抓住機遇,防范風險,要了解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局勢與文化特點,可以將產業投資與短期投資相結合,也要注意匯率的變化。特別是在科技風險、知識產權風險方面,企業要尤其注意,一是必須要擁有自身的知識產權,要注意專利保護和在當地的專利申請。二是不要用過剩的產能和落后的產能參與國際合作,而要用新技術去支持合作國發展。
據了解,中國建材集團加快轉型,向水泥、材料和工程服務發展,已成為國資委新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在超薄玻璃、碳纖維、離子膜等高新材料產品方面取得國際領先地位,已量產出全球最薄的0.12毫米觸控玻璃,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超薄觸控玻璃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彭壽被美國陶瓷學會授予“硅酸鹽技術創新領袖獎”,被羅斯工程院授予“伊萬·亞歷山德洛維奇·格里什曼諾夫獎”等材料行業頂級獎項。
“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中國建材建設了世界上65%的水泥生產線、70%的玻璃生產線。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底氣!”彭壽說。
2018年首屆進口博覽會,中建材進口額高達120億人民幣。彭壽認為,今年的第二屆進口博覽會,中建材進口額還會更高。彭壽說:“進口博覽會是向世界展示中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態度的窗口。中建材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能源等業務板塊,擁有了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其有關制造設備歐洲以及美國做得非常好,為什么不采購他們的呢?”
彭壽建議,進口博覽會既要引進“高大上”的、充滿科技含量的產品,也要引入“接地氣”的,老百姓日常消費、生活關心的產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彭壽也談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雖然單邊主義在抬頭,但全球化依然是必然趨勢。盡管企業走出去會遇到一些壓力,仍然要堅定走出去的信心。
“中國是世界的市場,世界也是中國的市場;中國是WTO的受益者,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者。”彭壽說。
(來源: 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