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份社融超預期的情況下,基建板塊其實是有潛在的邏輯支撐和炒作預期的。通過我們對基建板塊梳理,水泥板塊又是基建板塊中當前最值得關注的領域。
那水泥板塊是不是值得投資呢?我們今天對水泥板塊的邏輯和歷史規律做個梳理,希望對你了解這個板塊的規律有幫助。
一、水泥板塊的上下游
1、制造工藝
熟料就是水泥的半成品,把天然的石灰石及粘土(碳酸鈣、二氧化硅)煅燒成熟料(氧化鈣),熟料加適量石膏磨細后,即成硅酸鹽水泥;
這就是水泥生產的關鍵兩步:靠近礦山的工廠大規模生產熟料,靠近市場的分散的粉磨站生產水泥;水泥和沙石、減水劑一起攪拌就成了混凝土,用混凝土就可以蓋房子、鋪路、修橋。
水泥上游最主要資源是石灰石礦。而中國石灰石資源主要分布于陜西、安徽省、廣西自治區、四川、重慶、山東等。水泥巨頭海螺水泥大本營就是在安徽省。
2、下游需求
水泥行業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基建、農村,分別占比約 35%、35%和 30%。
由于水泥的區域性,南方地區房地產需求占比高(經濟發達,房地產體量大),北方地區基建需求占比高(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新疆);因此雖然行業整體大趨勢跟隨地產需求走,但基建需求同樣對局部區域影響很大。
歷史上來看,如果北方地區基建需求旺盛,則能抵抗地產周期的沖擊,反之若基建需求不振,則其區域需求受沖擊也會比較大。
由于水泥難以長期儲存,水泥銷量和產量大致相近,從歷史數據看水泥產銷率一直穩定在 99%附近,因此可以認為水泥產量基本反映了水泥市場需求狀況,即可以將水泥產量作為衡量水泥需求的指標。
3、供需關系
產量數據既可以反映需求,也可以代表供給;需結合庫存、價格等數據來綜合判斷供需。
其中庫容比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水泥因其特性,通常被認為不可庫存,實際上一般生產企業有1個月左右的庫容量,根據《水泥工廠設計規范》規定,熟料儲存期只有5-20天。
所謂的庫容比就是生產企業庫存占其庫容量的百分比,百分比值大概能反映一個企業短期的價格壓力問題。
不過企業一般也就1個月的庫容量,因此庫容比判斷價格的有效期也較短,根據歷史經驗,庫容比在80%以上則有短期降價壓力,40%左右則有提價可能。
二、水泥板塊的特性
1、區域性與季度性
由于水泥產品單價低、質量重、易受潮,不耐久藏及長途運輸,存在明顯的銷售半徑限制,因此水泥表現出較強區域性特征,陸運200公里,水運500公里,遠了沒競爭力。
同時根據各地區氣候的不同,水泥消費也存在不同的季節性特點。如下圖所示西北地區季度性就非常明顯。
一般來說水泥的淡旺季取決于氣溫,因為建筑施工主要在室外,太熱太冷都無法施工。
華東、中南地區二、四季度是旺季,其中四季度是最旺的旺季,趕工一直要到春節前;一季度春節淡季,三季度太熱也是淡季。
而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施工工期更短,11月-3月下雪,室外滴水成冰,沒法施工,也是淡季,新疆東北尤其冬天長,復工要到4月份。
整體來說全國水泥旺季就是4-6月,價格變化則是隨著淡旺季有明顯的旺季價格抬升,淡季價格下調。
2、水泥漲價彈性
水泥用于房屋和基建,但在建筑成本中占比極低,平均住宅用水泥0.1~0.2噸/平米,按照水泥400-500元/噸計算,占建筑成本2%左右,因此供需小小缺口都能導致價格大幅上漲,漲價彈性遠大于需求的剛性。
3、成本構成
水泥成本中的煤炭與電耗占了大頭,其次是石灰石資源,這三個都是可變動的成本,而煤炭最近一年價格下跌較多,間接也降低了水泥行業成本。
水泥不同于鋼鐵、化工等企業,水泥是可以隨時關停的,而且開關成本較低。行業常用做法是:提高區域集中度-限產提價-提升盈利能力。
近3年主要是環保因素限產及限制了石灰石資源的開采導致價格持續上漲,可以說環保越嚴越有利于價格上漲,基本上這波供給側改革強度大小也是跟環保力度緊密相關。
三、水泥板塊股價影響因素
1、股價與水泥價格的關系
從下圖可以看出來,股價與水泥價格漲跌關系并不是特別明顯,比如2018.4-11月期間,水泥價格持續上漲,但是股價反而持續下跌,雖然與二級市場下跌也有一點關系。而2019年1季度水泥價格持續下跌,股價反而大幅拉升。
為何水泥為周期股,但是股價與價格漲跌并不太同步呢?
可能原因在于水泥的三大屬性:不可庫存,無金融屬性,產能隨時開關。
決定了水泥是周期里面最早的,水泥價格當期就反映了需求。庫容量只有一個月。不會有人囤積水泥炒作,因此不具備金融屬性,也就無所謂的杠桿因素。關停成本低,隨時可以關停,供給變化快。
2、股價與政策和季節性關系
通過觀察、總結,發現更多與政策、季節性有關。
1)季度性:2月初-二季度是水泥股價表現比較強的時刻,原因在于4-6月旺季到來預期的炒作及1季度業績預告超預期的炒作。7月份中旬股價反而在旺季下跌。隨后8-12月上漲概率也非常大,這個是短線邏輯。
2)政策:主要與環保限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有關,特別是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關系更大,決定了行業的長線邏輯,其實就是供需關系,而價格只能反映短線邏輯。
水泥因其需求和供給均缺乏彈性,易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經濟發展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泥工業的發展周期。
四、水泥板塊投資邏輯
1、政策改善,估值低,全年有估值修復機會。
1)基建類支出在加速:
2018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據財政部數據,1月發行一般債2635億元,發行專項債1545億元;2月發行一般債1925億元,發行專項債1717億元;3月份專項債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據數據,3月份發行一般債2335億元,發行專項債3910億元。
截至4月3日,全國各地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226.52億元;同時此前財政部提前下達2019年均衡性轉移支付合計13350.2億元。2019年財政加力提效下基建投資繼續保持回升態勢,2019年1-2月基建類財務支出累計同比20%,24%。
2)房地產投資總額增速持續在增加,2015年12月份觸底,累計同比增速1%。
2019年1-3月同比增速分別為9.5%,11.6%,11.8%,持續改善中,且趨勢向上。
3)按券商業績預測,目前水泥板塊2019年市盈率約為7.8倍,不過觀察可以發現,券商預測2019年凈利潤是偏保守的,以上峰水泥、華新水泥為例,券商預測上峰水泥凈利潤為16億,但是最近4個季度凈利潤已經達到了16.67億,同時1季度凈利潤預告增速是116%。
而券商預測華新水泥凈利潤為56.15億,但是最近4個季度凈利潤已經達到了56.99億,同時1季度凈利潤預告增速是94%。水泥業績具有季度性,即便考慮漲價,1季度環比也是會大幅低于第四季度。
我們覺得券商保守預測凈利潤低估了25%左右,因此按目前水泥價格,預估2019年市盈率可降至6.24倍。如果業績持續超出券商預測,則會導致券商不斷上修業績預測,超預期才有超額收益,有利于帶動估值修復。
同樣的例子在1月份時的房地產也發生過,業績不斷超預期,估值已經低至5倍,隨著1-3月份政策不斷放松,從而大致股價迅速修復估值。
2、利用季度性效應,做好波段。
觀察規律,水泥股漲幅最好的時間是在2月份字二季度,其次是8月初至11月底,其他時間段下跌較大。當然這個都是反映了過去,并不代表未來,不過既然有這個規律還是可以利用的,從而提高勝算率。
3、水泥板塊必須優選個股,考慮地域性。
1)今年基建投資勢頭比房地產好的多,而西北地區水泥主要是以基建帶動需求,由于水泥的區域性特征,因此必須考慮當地的水泥股,一共有6只:寧夏建材、西藏天路、祁連山、天山股份、上峰水泥、青松建化。
優中選優:確定了甘肅省-白銀市的上峰水泥、甘肅省-蘭州市的祁連山。
2)公認的優質低估龍頭:華新水泥,業績波動較小,且逐季增長,估值也低于龍頭海螺水泥很多。
3)雄安地區建設及概念預期:2019年將是雄安地區真正大基建的元年,對水泥需求有大幅拉動作用,而河北雄安地區只有一家水泥-河北省唐山市的冀東水泥。
五、水泥板塊的核心個股
根據以上邏輯,我們認為如果要做水泥股,優選以下4只即可:
1、上峰水泥;2、祁連山;3、華新水泥;4、翼東水泥。
(文章來源:投資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