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復合32.5水泥標準今年10月1日壽終正寢的喪鐘即將敲響,現在全國的水泥企業,好像都不再去怨天尤人,再打口水戰了,而是心照不宣的按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慣例,紛紛思考著應對措施,尋找復合32.5水泥的“替代品”。因為畢竟復合32.5水泥的生產成本低,噸水泥利潤率高,且32.5水泥巨大的市場需求量太引人誘惑了,誰也不愿意輕易放棄這個標號水泥的市場。
近日內有關媒體上公布了幾家大集團水泥企業的《客戶告知書》,行業老大的標桿作用此時得到充分發揮,為廣大水泥企業指明了復合32.5水泥“替代品”的生產方向。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復合PC32.5水泥壽終正寢之日,將是砌筑水泥M32.5水泥粉墨登場之時。這樣的結果,為此辯論了6年之久的雙方都偃旗息鼓了,握手言和,皆大歡喜。
從現行的國家水泥標準來看,M32.5水泥確實是取代PC32.5水泥的最佳方案。當然PS(礦渣)、PP(火山灰)、PF(粉煤灰)系列品種也可以生產32.5等級水泥,但是這3種系列品種的水泥標準,對混合材組分要求比較嚴格,且不能混摻,尤其是不允許將石灰石作為混合材摻入,否則就有生產假冒產品和弄虛作假之嫌。因此除了有豐富礦渣、火山灰、粉煤灰資源的極少數水泥企業,有可能在這三個品種中選擇32.5水泥的“替代品”以外,其余絕大部分水泥企業將M32.5水泥作為PC32.5水泥的“替代品”是不二的選擇。
因為GB/T3183-2017《砌筑水泥》標準中,允許摻入的混合材品種,涵蓋了GB175-2007復合水泥標準中所有允許摻入的混合材品種(即礦渣類、火山灰質、粉煤灰質、石灰石等混合材品種)。從這個角度來看,取消的PC.32.5水泥,與即將粉墨登場的M32.5水泥,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不就是麻煩各企業改一下包裝袋的標志,換個馬甲而已嗎?那些以“復合水泥混合材品種難以監管”作為取消的借口,豈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嗎?
另外,從2018年1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GB/T3183-2017《砌筑水泥》標準中,既沒有對M32.5水泥中的熟料組分有最低要求,也沒有對混合材摻入總量的控制要求(復合水泥標準中要求熟料+石膏≧50%)。那就是說,只要生產的M32.5水泥質量,到達了標準中規定的強度和其他理化指標要求,熟料組分(即摻入量)最低多少可以不予考慮,也就是說混合材的摻入量由企業自己去把握。這樣的話,水泥整體質量是將會得到提高,還是有潛在的下降風險?當初以“提升我國水泥產品結構整體質量”為借口的理由將不復存在。
不要說現在1噸熟料生產2噸復合32.5水泥還是個別現象,今后1噸熟料生產3噸M32.5水泥的現象將會比比皆是。稍微有點數學常識的人都會算,在全國熟料產能過剩沒有得到有效化解的情況下,我國的水泥總產量是會減少還是會增加?當初以“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為借口取消復合32.5水泥標準的初衷,又怎么去自圓其說?
我認為,要化解我國水泥產能過剩,其重點是要放在壓減熟料產能上,尤其是要堅決制止那些仍然在建的違規熟料生產線行為。熟料總體產能壓減不下來,一切化解產能過剩的措施都將是空中樓閣,無稽之談。
想當初,一些水泥大佬異口同聲、齊聲吶喊,取消P.C32.5R水泥,是為了化解水泥產能過剩,是為了提升我國水泥產品結構整體質量的理由堂而皇之。
看今朝,大集團水泥公司為我國廣大水泥企業如何尋找PC.32.5水泥的替代品指明了方向,只不過是換了一副馬甲而已!
這將是我國水泥發展史上一個天大的笑話和一場鬧劇,而載入史冊,將讓那些始作俑者情以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