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初步調查,事發企業在未辦理作業審批手續、未落實通風檢測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污水沉淀池清理作業。初步分析,死亡原因是吸入硫化氫氣體。
這起事故暴露出事發企業安全意識、風險意識淡薄,主體責任不落實,風險辨識管控能力差,安全教育培訓缺位,違章指揮、冒險作業,特別是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等突出問題。
在2017年水泥行業也曾發生過一起類似事故。2017年8月19日9時許,位于棗莊市嶧城區的華沃(山東)水泥有限公司原料車間在檢修過程中發生一起一氧化碳較大中毒事故,造成1人中毒,4人因施救不當中毒,5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699萬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為:工廠2#燒成系統烘窯作業過程中,產生大量煙氣(含一氧化碳等),2#原料磨磨頭和磨尾的閥門不能正常關閉嚴密,煙氣進入到2#原料粉磨系統,造成原料粉磨系統選粉機和管道內積聚了大量煙氣;
一名工作人員未按照有限空間“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原則,違章進入原料粉磨系統選粉機內,吸入煙氣中毒導致事故發生。其余四人在未采取進入有限空間“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安全措施和無任何勞動防護的情況下,盲目違章施救導致事故擴大。
曾多次發生在水泥行業的清庫掩埋事故,也是源于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不當,或施工作業人員在有限空間內違規操作導致被掩埋窒息死亡。
河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在發布事故通報的同時還發布了關于印發《全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重點內容包括提升風險管控等級。
納入整治范圍的企業必須按照《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對有限空間重新開展一次系統辨識,確認風險并登記建檔,完善有限空間基本信息。涉及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涉爆粉塵的有限空間,一律按照重大風險等級實施重點管控,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有限空間管理第一責任人。
企業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精準辨識,進行評估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管控措施,制定專門管控方案和應急預案。針對于盲目實施救援。方案要求企業要根據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發生有限空間作業險情后要按應急預案規定實施科學救援。
同時,企業必須深刻汲取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擴大的慘痛教訓,要把事故案例作為安全警示教育學習資料,宣貫到每一名員工,讓每一名員工都知曉盲目救援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熟練掌握有限空間事故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堅決杜絕盲目施救事故的發生。
據水泥人網了解,夏秋季歷來是有限空間事故多發時段,春夏天氣悶熱潮濕,有毒有害氣體更易積聚。加之天氣炎熱,一些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擅自摘下防護面罩等,這樣的做法非常危險。在中毒窒息事故發生后,一些監護、救援人員甚至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冒險進入有限空間施救。
5月至9月發生的事故占總事故的68.1%,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66.7%,受傷人數占總受傷人數的79.3%。雖然有限空間事故頻發,但這些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關鍵是掌握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知識。有統計表明,近年來90%以上的有限空間較大事故,都存在以下問題:
1、未落實作業審批制度,作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在未通風、未檢測的情況下進入有限空間。
2、事故傷害類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導致事故發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是硫化氫、一氧化碳等。
3、事故發生呈現季節性特點,每年的3月至10月為事故易發期。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擴大現象尤為嚴重。
有限空間危險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存在危險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氣體或粉塵中毒危險)且受到限制和約束的封閉、半封閉設備、設施及場所的作業。
水泥行業的有限空間
⑴密閉設備:儲罐、罐車、攪拌車、鍋爐、煙道、壓力容器、浮筒、管道、立式磨、球磨機、選粉機、烘干機、收塵器、熱風爐、分解爐、旋風筒、篦冷機、回轉窯、增濕塔等設備
⑵地下有限空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坑、池(垃圾池、蓄水池、污水池、化糞池)溝(地溝、地下電纜溝、排水溝、下水道)井(建筑孔樁、電梯井道)等
⑶地上有限空間:倉庫、料倉、儲庫、儲藏室、垃圾儲站、垃圾轉運站、封閉廠房等。
受限空間作業需要注意什么?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切實做好隔離處理。與作業系統相連的管線、閥門加盲板斷開。
2、對受限空間內的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采樣時盡可能伸向管線及池子內部,樣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處取樣,人孔處因空氣對流采的樣品不具代表性。只有當受限空間內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氧含量和有毒物含量都為合格,方可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熟知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作業現場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符合規定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設備的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容器、設備內作業溫度高、濕度大,人體易出汗,就會增加人體觸電事故的發生。進入金屬容器(爐、塔、釜、罐等)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不大于12V;當需要使用電動工具或照明電壓大于12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板)必須放置在容器外部;電線電纜不能有破損和裸露的地方;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
5、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登記。作業結束后,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交付驗收。
6、作業的受限空間內,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用通風機、鼓風機強制抽風或鼓風,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氣溫較高的容器內作業,容器內的防腐作業,一次作業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
7、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發生事故,搶救工作應爭分奪秒,但須沉著冷靜正確處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誤,更不能盲目搶救。搶救者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只有將自己保護好,才能更有效地搶救別人。否則會適得其反,不但救不了別人,也會葬送自己的生命。
受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缺氧:氧濃度不足容易導致人員窒息傷害;
有毒物質:有毒物質包括有毒氣體、蒸汽、煙氣的殘留可能導致人員中毒傷害;
物質隔離:若隔離措施不到位,導致固體、液體或氣體突然進入受限空間,可能引發人員砸傷、淹溺、窒息、中毒等傷害;
火災爆炸:可燃物質的殘留或存在可能引發火災或爆炸,導致人員傷害;
粉塵:作業空間內粉塵含量過高,可能導致人員傷害;
環境:過熱/過冷的溫度、噪音、振動等可能導致人員傷害。
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如下:
作業工具帶來的傷害:作業空間狹窄或照明光線不足,作業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人員傷害;
電傷害:作業空間狹窄或潮濕,作業過程中用電接地不良等導致電傷害;
作業過程產生的有毒氣體:如焊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煙氣,或使用揮發性、可燃性溶劑或粘合劑產生的煙霧等可能導致人員傷害;
作業空間進出通道狹窄:如容器人孔等,進出過程中容易引發跌落等傷害。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識別:作業前開展安全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險,提出合理的預防措施;
監護人員:監護人員應具備足夠的相關作業經驗并受過特定的培訓,在作業開展過程中不能離開;
隔離:檢查設備必要的機械隔離和電隔離,確保設備操作安全;檢查可能進入受限空間的物質隔離,并確保隔離的有效性;
進入前清空:清空可能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
檢查出入口尺寸:尺寸應方便作業人員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進出,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逃離;
合理通風:根據受限空間特點和作業類型,考慮采取合理的通風方式,如機械通風;
空氣監測:監測氧含量、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含量,必要時可采取持續監測;
照明和其他設備:受限空間內照明布置合理,工具設備根據需要采取防爆類型或其他特殊設備如呼吸器等。
合理施救
原則要求:切忌在不明情況下無任何防護措施盲目進入開展救援;
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包括必要的設備、培訓、演練和各種可能緊急情況的應急安排;
通訊和交流:受限空間內作業人員與外部人員保持通訊暢通并就緊急情況及時交流,必要時作業人員可配備快速緊急呼救報警裝置并在危險情況下觸發以通知監護人員啟動應急;
救援人員:受限空間內工作人員和外部監護人員應經過救援培訓和緊急情況下進出受限空間培訓,具備救援能力。